电子报
电子报

融融春日好读书


  柔柔的风悠悠地在脸上摩挲着,赶也赶不走。像个调皮的孩子,肉呼呼地在脸上蹭来蹭去,融融的暖暖的,想发火都发不起来。一向视风如仇的我非但对眼前之风不讨厌,还生出几分愉悦。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穿过长长垂挂于岸边的丝丝垂柳,拨开眼前拂而迎风的摆柳,见灰色枝条上已冒出青嫩的“喜鹊嘴”,吐露着米点般大小的叶芽。举目远望,发丝般垂挂的柳枝间早已错落地点染出无数细小绿嫩的生命之色,杏花雨杨柳风中,氤氤得像丹青大家李可染挥笔洇染出的点点淡绿。枯岁已尽,绿荫已至,怎不动容。
  漫步野外,顿觉脚下松软的草坪虽还一片枯萎,但见争先的绿色在微风的挟裹下已挤到枯叶之上,还张扬出点滴的嫩绿,最先向大地报告春的喜讯。是啊!绿在蔓延、春在召唤,连紧绷了一冬的泥土也在躁动,仿佛都能听到它驿动的心。脚踩大地,感觉有股泥土、杂草和树木混杂而散发出的淡淡味道,是一种什么样的味呢?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反正有一种春意萌动时的气息。清新宜人、心爽舒畅、安定闲适。弯腰,偶尔还可见蚯蚓拱破泥土探出它摇摇摆摆、懵懵懂懂的“头”。
  观景大道旁流水里的鱼们游动频率明显增加,不像先前被动地游,有所惊动才会懒洋洋极不情愿地摆几下尾巴往前挪动,随后又像个贪睡的小孩,一动不动地停留水下。现在不同了,春露头河水暖,鱼们冬眠渐次醒来且有些按耐不住,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时而摇头时而摆尾。偶尔还会将圆圆的嘴直戳水面。是贪食水面食物还是想目睹水体之外的春之美景呢?我想应是后者。
  春意融融春风暖,当然不啻是人类才懂得享受,虫们鸟们自然也不想辜负大好春光。
  清晨,林中偶尔会传来几声叽叽喳喳的鸟鸣,只可惜我说不出鸟名。只听一只鸟不停呼唤酣睡的同伴,大概是邀其一同外出观赏或觅食。
  最引人注目的是园内路旁一棵棵树干矮小、树形弯曲、造型别致的海棠,树枝向左向右延伸着,有与地面倾斜成四五十度的角,直挺挺指向天空,还有与地面平行成两条平行线的枝条。更出人意料的是叶片还没萌芽,蓓蕾都已挂满枝头,且有的早已绽放。这是滇东北部分低海拔地区所有开花植物中先开花后长叶的树种。它很理解人们对春的向往,所以在一切花朵都未开之际,便独自将挂满鲜艳花朵的枝身活脱脱展现给大地、展示给春日。它的艳丽,它的姿态,在所有花类都未开放之际而率先绽放,可谓一花独放引人注目。将冬的枯枝点染成国画大家王成喜笔下娴熟的梅花,笔法干练、遒劲,透出梅花般傲霜斗雪的高贵。其花蕾、花瓣在枝叶间或粉或红,将春的妖娆和妩媚展示得淋漓尽致尽善尽美令人着迷。还有远处成片的樱花、野樱桃吐露出或粉或白的花蕾。这一切,让春之美景美轮美奂,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作家们都愿将自己如金似银般宝贵的文字毫不吝啬地献给初春。
  沉寂了一冬的小溪,又开始活跃起来,唱起欢快的奏鸣曲,从山头唱到山腰,又从山腰唱到山角,穿过林间越过山峰,一路飘洒着欢快。这一切,都冲着生机勃勃的春色。
  头抬起,目光抛给远方。瞧,一个活脱脱、充满生机的春日已悄然而至。这山这水这红这绿,还有明媚阳光和和煦的春风。
  寻一方清净草坪,背靠树木,拥抱春日的暖阳,与风耳语、与草木相伴、与春色为伍,甚是惬意。
  眼前景色是一个极好的启示:春播、夏耕、秋收、冬藏。人生何常不是如此呢。
  初春,草发芽、树抽枝、花朵竞相吐露花蕾。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拿什么绽放?好在人类有如花般的思想。这是自然之花无法比拟的,因她常开不败。不过,想让其绽放,得首先给予思想更多的营养……春日,夜色渐短,白昼拉长。气候日渐暖和,走到哪都是暖融融的。经历了冬的严寒,步入了春的门槛,心,该沉寂下来啦。
  三月花香扑面来,融融春日好读书。蓦然心动,主题有喽:轻风拂面花正开,日起枕离头。冬去春来耕宜早,闲暇读书好。金江峡谷泛春波,拟将书作舟。远离喧嚣书为伴,品读心意爽。
  春意融融和风暖,正是读书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