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长春理工大学东校区的中央大道上,矗立着一座孺子牛雕像,红色基座,白色像身,若衬以晴日碧空,更显庄严雄劲。
2018年9月,学校60周年校庆期间,李学立时隔多年再次回到母校。当他站在这座由他一手置办的、饱含广大山东校友对母校深厚情谊的“寿礼”前时,往昔的一幕幕翻江倒海般地涌现在脑海里,让他一时无语,只是反复观瞻、抚摩。
20年前,也就是学校40周年校庆前夕,李学立受母校委托,组织成立了山东校友会,并担任首届会长。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校庆置办礼物。
“思来想去,大家都认为孺子牛体现出的那种踏实、勤奋、奉献的精神,跟我们学校的老师形象非常契合。”说起这座孺子牛雕像的来历,李学立如数家珍,语气中充满激动和怀念,“我们把内心的情感都寄托在这件礼物上了,希望后来人将我们一代又一代光机人打造出来的学校精神继承下来、传扬下去,希望母校为国家培养出越来越多勤奋上进、有奉献精神的人才。”雕刻完成后,李学立冒着四十七八度的地面高温守在雕像旁,生怕被磕碰损坏,直到看着这个六、七吨重的“宝贝”装车上路,心里才踏实下来。“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必须认认真真做好,当年老师们就是这么教我们的。”李学立说。
认真负责的态度,加之对校友工作的浓烈热情,让李学立在山东校友会会长的位置上坐得稳稳当当。学校50周年校庆时,李学立再次带领大家商讨为母校庆生事宜。“其实4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就把50周年校庆礼物设想好了。我们要送一个富含齐鲁文化元素的建筑物。”为了将对母校的情意与齐鲁文化有机融合,他特意到“孔子故里”曲阜寻找建筑公司,购置所需材料,着手修建齐鲁学子亭。“除了亭子的地基之外,一切原材料都是从山东运过来的,就连工人也是从那边请过来的。”李学立说,“这么做更庄重一些,更能体现山东校友对母校的真挚情感。”除此之外,他还亲自拟写对联,并请楹联专家帮忙指正,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母校的美好祝愿。以题在匾额上的‘知天命’三个字为例,李学立介绍:“除了‘五十而知天命’这层含义之外,更想以此鼓励师生们探索自然、把握规律、执着求是。”
尽管投入了如此多的精力,李学立仍然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那段时间,李学立的爱人罹患癌症,正在化疗期间,岳母也患重病住在医院。“每天要照顾她们,心情很受影响,所以在设计楹联尺寸的时候出了点儿差错,导致四副楹联只挂上了两副。”介绍这些情况时,李学立眼含泪水,几度哽咽。
60周年校庆前夕,李学立将山东校友会会长的接力棒传了出去,但还是一如既往地关注校庆礼物的寓意和内涵。他说:“这次送的是新能源汽车,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一辆红色、两辆白色,含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意思,希望母校桃李天下、越办越好。”
回忆自己在校读书时的生活,李学立用“学生真好,老师真棒”8个字概括自己的感受。作为一名工农兵学员,李学立在校的3年零8个月,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读书和学习。聊起那段岁月,有一件事让李学立至今心怀不安。由于入学时的基础不太好,他几乎把全部时间用在学习上了。为了学好高数,他坚持大量做题,常常在自习室学到凌晨。有一次,学校领导发现李学立大半夜还在学高数,回头就把当时教数学的老师批评了,责怪他不该布置太多的作业。“那时候大家求学的心情都非常强烈,所有人都在拼。真没有想到因为我学习的事,让老师受连累,太过意不去了。”李学立语气中透着自责,也有不易察觉的眷恋。
如今,母校的发展变化让李学立无比震撼、感慨、感动。采访即将结束,李学立把自己的切身感悟分享给在校的学生:“在大学里学习,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每一个人都要努力让自己成为烙印着学校文化的优秀人才,努力让学校精神变成一种图腾,坚定不移地追寻,全力以赴地践行,只有这样,母校的明天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