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怀念吴士科同志

惊闻吴士科院长去世,我感到非常悲痛。我与吴士科院长共事过一段时间,如今想来感慨万分。

1992年6月,是学校评职称的时间。我当时负责这项工作,找到吴院长,要他填一份申报教授的材料。他说:“我不报,我不够条件,我也鄙视那些不学无术的教授。”之后,我替他报了名并填了申请表。到外语考试时,我通知他考试的时间地点,但他没有去参加考试。按当时我国评定职称的指标体系,没有外语成绩是不能参加评职称的。这样,吴院长失去了一次评教授的机会。

吴院长曾留学意大利,英语听说读写能力都比我们强很多,通过外语考试是没有问题的。然而,他却放弃了外语考试,放弃了自己评职称的机会。最终,他没有成为他口中“不学无术的教授”。

吴院长毕业于北京大学,是省、市优秀教师,在校工作勤奋敬业,他的教学质量、学术水平、人品师德,深得全校教师和干部的认可和敬佩。尽管如此,1995年吴院长以副教授职称退休。在当时的本科高校,一个校长以副教授退休是罕见的,直到今天仍是凤毛麟角。吴院长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令人敬仰。

1992年,国家出台了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工资中包含岗位津贴。也就是说,按文件规定,学校干部可以发岗位津贴,发多少由单位自主确定。此后,长春市各高校陆续开始发放干部岗位津贴。1993年初,学校召开党政联席会,讨论干部岗位津贴事项。当时人事处处长李双武介绍了长春市各高校发放干部岗位津贴情况,一般高校校级领导是每月100元,个别高校是一百元以上。

讨论时,吴院长首先发言。他说,我们领导班子成员拿的是校级领导的工资,比一般教师高不少,最好不要再拿岗位津贴,即便要拿也不要太高。经过讨论,结果是党政正职领导每月50元、副职40元、处级30元、科级20元,一直执行到那届班子结束。在当时,我校是长春市高校中岗位津贴最低的学校。

1993年7月,正值期末考试期间,监考老师发现一名学生前后交了两份不同名字的考卷,显然这是作弊行为。教务处有人告诉我,作弊学生叫吴庄,是吴院长的儿子。令人不解的是,吴庄学习很好,担任班上团支部书记,怎么会考试作弊呢?他为什么要交两份考卷呢?

教务处进行了详细了解,原因是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突发疾病,班长送那个学生去了市里医院,因而耽误了这门课程的考试。考试时吴庄除了自己答了一份考卷外,还替送同学去医院的班长写了一份稍有差别的考卷。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教务处拿不定主意。于是我找到了吴院长,吴院长听到此事很生气,他坚定地说:“按学校规定处理,不能因为是我的儿子作弊就不处理,决不能开这个先例。”这样,教务处按学校规定给予了吴庄记过处分。吴院长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吴院长从1991年起患上了眼疾,眼睛干涩,看东西时疼痛。他坚持工作不去看病,经过大家劝说后,他才去了医院。经过检查才知道,他的眼疾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医生告知,由于长期劳累,他的眼睛已经积劳成疾,继续发展下去会有失明的危险,需要马上住院治疗。就这样,吴院长被迫住进了医院,一住就是近半年。

后来,病情刚一好转,吴院长就要求出院恢复工作。住院期间,医生一再告诫他不要看书写字,但吴院长时刻惦记学校情况。他向去医院看望他的干部和教师打听学校的情况,阅读学校的文件和资料,还就学校当前工作不断给我们几个副院长写出书面意见和建议。仅我就接到过四份他手写的工作意见,每份都有好几页,对学校各项工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

吴院长担任了两届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院长。表面上看,他在任期间没有做什么“轰轰烈烈”大事情,但是吴院长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团结带领全校师生,在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为后来的申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更名为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学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院长学识渊博、为人坦诚、勤奋敬业,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学院,献给了全校师生员工,是我们的好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