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通讯员 李彦樟)五月的阳光校区,繁花似锦,正是一年最美的季节。5月28日,武汉纺织大学首届国际青年学者阳光论坛暨纺织与材料国际学术会议在阳光校区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的44名青年学者齐聚纺大,围绕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通过主题报告、座谈交流、走访参观等形式,开拓学术视野,增进沟通了解,共谋合作发展。
开幕式上,校党委书记韦一良发表讲话,校长彭育园代表学校致开幕辞并与学者签约,副校长姜明华主持本次大会开幕式。学校领导、特邀嘉宾、海外青年学者、职能部门、直属附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二级院部领导、教师代表等近400人参加了本次大会,近40名青年才俊与学校签订了工作意向协议书。
校长彭育园首先代表学校对海内外青年才俊的到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他饱含深情的回顾了学校的办学历史,阐释了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并介绍了学科专业和强劲的平台实力,总结了开放办学的经验,表达了渴求人才的心情。中国教育在线常务副总编董巍表示人才是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占领全球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的关键因素,国内高校对于人才的渴求也是十分迫切的,武汉纺织大学有一流的平台、一流的环境,迎接各位青年学者加盟。论坛特邀嘉宾、英国纺织学会主席海伦(HELEN)女士介绍了英国纺织学会的发展历史、组织架构、工作内容、最新动态,以及与我校的合作渊源。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副校长、我校特聘专家王训该教授作了主题为《纺织前沿研究方向和目的》的交流报告,介绍了所在团队在纺织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成果。
开幕式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与陪同下,与会青年学者参观了学校技术研究院,大家纷纷对学校先进的科研设备、丰硕的研究成果和一流的学科平台表示高度赞誉。随后,8个学科分论坛分别在指定会议室如期展开,与会海外青年学者分别与所学专业对口的二级院部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洽谈,在友好、融洽的气氛中,大家分享研究体会,展望未来愿景和努力方向。
经过一天的学术研讨、实地考察和参观交流,与会青年学者对学校的工作环境、学科平台、科研实力、引才政策、文化氛围等方面都有了一定了解。2位青年学者大会发言后,部分学者向我校表达了签约意向,校长彭育园与陈攀等近40名青年学者现场签订了工作意向协议书。
签约仪式后,校党委书记韦一良发表了讲话。他对参加本次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的海内外青年学者表示衷心感谢。韦一良围绕学校校名的由来、纺织产业在中国的地位、纺织品广阔的研究范围与应用领域、学校的学科专业与发展布局、学校的愿景以及武汉的区位优势六个方面展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描绘了学校未来的发展蓝图,总结了武汉的三大优势。他强调,目前学校办学实践有特色、平台建设有水平、招才引才有情怀、工作情境有氛围。学校已经为各位青年才俊的加盟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他指出,高校之间的人才竞争,关键是青年人才的竞争。他真诚地向参会青年学者发出了加盟邀约,期盼大家在纺大的舞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
据悉,举办“国际青年学者阳光论坛暨纺织与材料国际学术会议”是学校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一项引才品牌工程,是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是拓宽引才途径、广泛汇聚英才的一次有益尝试。自1月底论坛邀约发布以来,有839名青年学者报名。
经过多轮遴选,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的44名博士参加了本次论坛,得到了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院部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以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的学术研讨与合作为契机,旨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的平台,着力建成发现青年才俊的竞技场,研讨学术前沿的大舞台,展示学校形象的示范窗,促成一批海外人才加盟,为将学校建成环境优雅、精神卓越、学生爱戴、社会尊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提供人才支撑。今年,学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150名专任教师。安居才能乐业,学校为每个新进博士提供限价商品房一套。近年来,学校创新引才方式,实施精准引才,采取一人一议、一人一合同等多种方式,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年薪、配套充足的实验室建设费和科研启动基金,协助解决优秀人才的配偶工作和子女入学、落户等事项,解决引进人才后顾之忧,受到了众多青年学者的青睐,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