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师生和校友们在校友林揭幕仪式上合影(图/校友总会)
5月24日至26日,1000多名国内外校友们纷纷回到母校。重回吉外,回味大学时光,每一位校友都思绪万千,感慨良多。回忆吉外24年来的发展进步,吉外教师们更是感触颇深。无数师生、校友心中都有着一份难解的“吉外情结”。
莘莘学子意,殷殷思源情
校友勾悰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7届本科毕业生、2019届硕士毕业生,现任墨尔本大学任课教师、wise global地产公司总经理翻译。他觉得母校的变化非常大,“多了双创大厦、国际交流中心、新地球村、新图书馆……母校变得越来越美了!”
国际经济与贸易2007届校友齐心和吕琦激动地看着母校的变化,想念以往在母校的一朝一夕。“母校永远是我们勇敢向前的动力之源。”她们感慨地说。现在,齐心已经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她时常教育自己的女儿“天下大事必从细而做。”这是吉外给她留下的最深刻印象,她希望把这种品质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
商务英语专业2013届校友蔡雪是我校的一位优秀毕业生。她曾担任返乡创业青年舒兰市农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获得“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吉林市劳动模范”“江城好人”“吉林好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被评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被推选为“吉林市政协委员”“吉林省人大代表”。2019年1月,参加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座谈会并发言。
作为吉外的一份子,蔡雪再次回到母校是激动且自豪的。时隔六年,吉外的变化蔡雪看在眼里,震撼在心里。“我知道吉外一直在成长,只是我没有想到她会变化这么大。我很庆幸我是吉外人,我会一直骄傲地说:我来自吉外!”蔡雪说。
“吉外对我来说不仅仅是普通的四年大学生活,更是一种情怀,一种意念,在这里我所得到的,除了专业知识,更多的是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这些都帮助我走过了最孤独无助的那段路。”
“创业,听起来是通向成功的两个字,可只有真的从这两个字中摸爬滚打走出来的人才能体会到它的真谛。成功的结果大同小异,但是走向成功的路却因人而异。我相信吉外学子们定会不负母校期望,努力实现自己心中的梦想。”
何金子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届校友,曾担任凤凰卫视,山东卫视等多档财经节目的嘉宾,是北京交通大学客座教授、阳光私募基金经理人,管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多次在财经刊物上发表文章。
阔别吉外已久,再次回到母校,何金子表示,“吉外的变化超出了我的预期,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惊叹。”他在“思源”讲坛中对学弟学妹们说:“你们会庆幸成为吉外人,她改变了我,也塑造了我,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她也会帮助你 们,塑 造 更加 优 秀 的 吉 外人。”
教 育 学 专业2016届校友宋佳博雅此次重回母校感受颇多。“我参加了思源论坛,校友们对于构建校友与母校之间桥梁的发言使我拓宽了眼界,我也会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提 升 自 己 的 能力,为母校贡献一份力量。”
金 融 学 专业2013届校友郑成也在“思源论坛”中有所收获。他表示,大家提出的建议都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真正为吉外学子献一份力。在香港工作期间,他也会充分调动自己资源,努力与香港学校建立友好关系,为母校发展建设注入新活力。
英西双语专业2002届校友徐小舒说:“回到母校,看到大家崭新的面孔,我再次感受到了吉外精神,也有了归属感。我将竭尽所能回报母校。期待吉外能够越办越好,成为在国际有影响力的大学,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感念吉外恩,携手共前行
中东欧语学院团委副书记,俄语1602班许嘉莉作为本次负责校友返校的教师助手,在校友返校期间,她一直都参与者校友的接待工作。“24日那天,距离校友接待工作结束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但是听说一位2013届校友要回来,学工办
主任皇甫杰老师说一定要等他,于是我们一直等到这位学长回到学校。这就是家的感觉,不论多晚,我们都会等着校友回家。”
中东欧语学院学工办主任皇甫杰介绍说:“有一位叫夏侯仪的校友,真的很让我感动。他在连云港工作,是一个地方乡镇的公务员,23日还在乡下工作,24日下午返校,校庆结束之后马上赶到机场,返乡继续工作。从此可见,校友对于参加母校的庆典、感受母校的荣耀的积极性是非常强烈的。”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此次迎来了150位校友,他们从世界各地返回母校,亲临现场,感受母校揭牌的光荣时刻,见证自己的校友树茁壮成长。该院学工办主任陈淑梅介绍说:“我们发动了全院的老师和学生干部一同参与到校友的联络和接待工作中。校友们都是由学生干部在以往各届学生干部的群里对应组织、专业找到的,原定接待校友100名左右,但实际回校的校友近150位,校友们对母校的热情着实令我们感动。”
东方语学院院长王志国来校17载,陪吉外走过了大半的时间,见证了吉外一路的荆棘与坎坷,更见证了吉外的成长。“我是2002年来到吉外的,入职时学历是本科。2006年,通过学校的国际交流项目去韩国读硕士,之后在2016年考取了博士,可以说是我的整个学历提升都是在吉外完成的。刚开始来到吉外时我是助教,到现在我已经评上了正教授的职称、刚开始是老师,现在是院长,这17年我一直跟随着吉外的脚步在成长,我对吉外的感情就像对自己的家一样,我同时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为学校出一份力。”
中东欧语学院代理院长张薇与吉外一同走过了11个春秋。“在吉外工作的这些年,有幸参与学校的建设,见证学校的发展,亲历吉外的巨大变化,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我真切感受到了学校一直在为办最负责任的教育而付出一切努力,真正做到了‘对得起学生的时间、家长的信任、社会的关注和教育者的良心’。
西方语学院学工办主任段志达对此次校友接待工作深有感触。“那天真的是很忙,我已经记不得接待了多少校友,少说也要有二三十个了。那一天,我看着我以前的学生再次回到学校,他们都不再是孩子了,他们大多都已经走上了理想的工作岗位,有的还稚气未脱,有的已经一身正装仪表堂堂了。我突然觉得时间飞逝,一切都在经历中成长、收获。不知不觉间,曾经的华外也长大了,24年来,她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自己的梦想前进。而这一天她有了响当当的名字——吉林外国语大学!我很欣慰,也深知这一路走来的不易,我为她自豪,也将为她继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