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与践行者———社科学部“全国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创建工作纪实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作为高校学生党支部,更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校社会科学学部2016级研究生党支部自成立以来,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建,紧紧围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建设理念,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致力于实现“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与践行者”的奋斗愿景。
  党支部先后获上海大学研究生“十佳党支部”“优秀组织生活案例”等多个荣誉称号;党支部成员在国家奖学金、学生干部工作、志愿服务、科创实践等方面累计获得校级荣誉60余项,省市级荣誉20余项,在朋辈中发挥了模范先锋作用。2018年,被评为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
  党支部现有党员23名,由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经济学两个专业学生构成。自2016年9月成立以来,党支部积极探索创新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在学习平台建设、理论宣传、志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果。在依托学科优势发挥专业特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旗帜”和“火种”的作用,主动做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坚持专业心,勇做理论学习宣传先锋“打铁还需自身硬。”党支部依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势,通过多平台、多形式来开展主题教育和理论学习活动。一是创新支部组织生活的学习方式,建立“支部生活轮流组织制度”,累计开展专题学习30次,(下转第二版)
  -----------------转版-----------------
  (上接第一版)推动党支部每一名党员从角色转换中唤醒党员意识,真正成为组织生活的主角。二是发挥专业优势互补作用,开展结对共建学习活动。党支部积极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组党支部结对,开展联组学习10余次,努力提高支部成员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水平,为树立青年的榜样带头作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积极与兄弟学院党支部合作共建,促进跨专业的交流与融合。如跟外语学院共建,陆续开设了“共产党宣言的味道”“翻译学与共产党宣言”等系列专题学习研讨活动,有效推动了党的先进理论与专业的融合,确保党的先进理论入脑入心。
  带动青年学,以学生社团打造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平台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青年大学生搭建理论学习平台,增强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理论自信。党支部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优势,在成立“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习会”的平台上,组建了一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团和以该支部党员为骨干力量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在导师团的指导下,宣讲团以学习好、宣传好、实践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社区”“进支部”“进学院”。目前,宣讲团紧密结合新时代特色,围绕“青年与十九大”“文化自信”“学习新党章”等系列主题开展宣讲二十余场次,累计覆盖2000余人。该团队先后获“上海青年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大比武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大学生理论学习型社团”等荣誉。同时,在支部的积极推动下,在社科学部创建了以支部党员自我管理为主的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之家,该平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学习交流特别是理论学习研讨的空间,已成为上海大学首批建设的6个创客空间之一。
  走出校园做,争当理论联系实际的实干家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为将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支部党员不断探索理论实践的新方式新载体新途径。为将党建工作开展到最活跃“细胞”上,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社会大型活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连续多年牵头,在上海市樱花节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队伍中,建立志愿服务临时党支部,聚集志愿者中的党员。累计招募志愿者2500余名、服务游客1500多万人次,服务时长总计达3万多小时。在长期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支部推动志愿服务各项工作“与组织建设结合、与园区工作部署结合、与群众需求结合”,形成了富有活力的“1+2+X”的志愿服务格局,有力保障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有效推进了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群众利益与志愿公益的“双效结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在学习中增长知识、锤炼品格,在工作中增长才干、练就本领,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以创新创造贡献国家!”党支部将继续在边学边讲、边讲边学的过程中,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学懂弄通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司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