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学校组织收看全省“第一思政课堂”课程直播


摄影 何文玲


  本报讯 6月18日、20日,山东建筑大学通过集中收看和分散收看两种形式,认真组织收看全省“第一思政课堂”课程直播。校党委书记陈国前,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代表约300人参加集中收看。
  第一场直播课程《甲午战争的历史教训》由威海市委党校徐丽卿教授主讲,她围绕“甲午国殇,殇在哪?”“历史镜鉴,鉴什么?”进行讲解。徐丽卿提出,历史给我们的镜鉴是要掌握并顺应历史发展规律,要有历史发展的先进引领者,要掌握历史发展的主体力量—民众。徐丽卿鼓励青年人沿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二场直播课程《为什么是中国共产党》由威海市委党校李永玲教授主讲,她从甲午战争是民族复兴之梦发轫点、筑梦之路与中国共产党赢得历史选择的三要素、筑梦路上彰显的共产党人红色基因以及历史结论与启示四个方面展开,从历史进程的实践中,进一步揭示了只有共产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引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大主题。
  第三场直播课程《创新与科技强国》由青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家惠主讲,她从科技、人文、创新三个层面展开。她说,富国强兵、振兴中华是中国人近代学习科学的根本动力,也是我们对科学基本的文化认同。今天的中国科技力量跃居世界前列,但依然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与核心技术上的不断突破。同时,也应当有社会科学给我们的哲思和担当以及历史感和方向感。
  “第一思政课堂”课程直播在广大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传先辈之志,承红色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据悉,省教育厅从我省“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活动中精选了三场思政报告,面向全省高校师生现场直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努力造就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打造全省“第一思政课堂”。
  (本报记者 何文玲 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晓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