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观察】青春的答卷
今年6月,又有一批长理学子告别母校开启新征程。有人说,青春就像是一场考试,本报学生记者随机选择了几位在学生组织、创新竞赛、专业学习等方面表现较突出的毕业生,看看他们为青春交上了怎样一张答卷。
计通学院毕业生李子涵:
曾任校学生会主席可能大多数同学是以毕业答辩的形式为大学生活画上句号的,但是对于李子涵而言,大学生活的句点却是学生工作。同学们打趣地说,他大学四年里只有入学初的第一个月不是学生干部。
在他看来,学生会是沟通老师和同学的纽带,所以他一直努力加强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参与策划校学生会各项活动,既满足了同学们的需要,也让老师们听到了同学们的心声。
四年的学生干部经历,让李子涵从曾经的青涩懵懂、困惑迷茫,变得能够独立自主、理性思考,也让他成为了自己曾经向往的自信而笃定、从容而无畏的人。
李子涵鼓励学弟学妹:“无论做什么,只要是对的,就尽管去做!”
能动学院毕业生范凯:
曾任民兵连副连长作为民兵连副连长,范凯不仅有繁重的专业课程要完成,还要参加日常的训练。他带了三年的新生军训,也保持了三年每周两次以上5:40起床奔赴训练场的纪录。
虽然在连队和学生会任务很多,但他会合理安排时间,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范凯的寝室有很浓厚的学习氛围,每当他训练完想顺势躺在床上休息时,总会发现舍友们还在学习,受到室友们影响的他努力调整自己的状态,加入室友学习的行列。
他建议学弟学妹,找到一个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把自己打造成向往的模样。
交通学院毕业生顾杨松:
保送美国田纳西大学读研被美国田纳西大学录取的顾杨松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学霸”。回顾大学四年,他将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学习、参加竞赛和体育活动这三件事情上。
他觉得在大学里学习是最重要的,因为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而且会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其次,要规划好未来,这样才不会迷茫。大学里有很多课余时间,大家应该合理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去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虚度光阴。
材料学院硕士毕业生曹凯峰:
曾任材料学院研究生会主席三年的研究生时光曹凯峰几乎都是在实验室度过。他每天早上八点到实验室,一直待到晚上十一点才离开。除了做实验之外,其余时间他就看文献、写材料、整理数据、安排学生会工作。
每当穿上实验服,他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实验,那种感觉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属于自己一样,让他觉得很舒服很惬意。对他来说,每一次科研都像一次艺术创作,在这些创作过程中,他体会到了研究成果成功发表在SCI期刊的成就感,在中国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学术会议上做报告的自豪感,也有过满怀期望地投资了大量时间、精力以及项目基金去研究,结果做出来的东西完全相悖的失败感……曹凯峰觉得,大学生活是最美好的青春回忆,只要不辜负岁月,岁月定不会辜负我们。他建议学弟学妹们,要珍惜当下,把握时间,别让青春留遗憾。
电气学院毕业生单源: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就业作为工科生,单源跨专业自学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和证券从业资格证,并以过硬的专业素质与电力公司签约。
大学期间,他曾两次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大二暑假赴国网冷水江市供电公司开展了20多天的基层实践活动;大三暑假响应祖国号召,作为全国首批赴国网西藏电网实践的8名队员之一,深入祖国西部基层,了解西藏电力、宣传西藏精神。
对于未来,单源信心满满:“我会在电力行业扎扎实实干下去,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做好本职工作,投入自己的热情。”
经管学院毕业生刘欢:
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从小被父母约束久了,所以刘欢高考后便选择了到离家很远的南方读书。她一直就憧憬大学生活,觉得它应该是丰富多彩又充满意外和惊喜的——她也确实将大学生活过成了这样。
她的四年可以用一组数据概括:获得省部级奖项7项,校级奖项13项,院级奖项12项,奖学金4项。
她的身影长期活跃在宣传一线——创青春、挑战杯等赛事,长沙理工大学官微、经管学院官微、强手篮球俱乐部官微、长沙理工阳光传媒官微、长理雄鹰班等都留下过她的宣传痕迹。
由于她的大学生活很忙碌,参加了多个学生组织,因此也结识了很多朋友。所以,她觉得在大学里最值得感动、值得珍藏终生的宝藏是她与同学和老师的友谊。
文法学院毕业生娄梦瑶:
曾任校报记者团副团长、获湖南省优秀毕业生、保送本校读研大一时,由于好奇、兴趣和热情,娄梦瑶加入了校报记者团,从此就扎根于此。最初,她在还没上过专业课程的情况下,主动要求跟随学姐采访中交招聘会。采访前,她紧张了一晚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做了充足的准备,凌晨两点多才睡着。虽然这次任务没被要求写稿,但她依旧独立完成了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发给学姐……从记者团“小萌新”成长到主席团“老腊肉”,这其间离不开一个和她名字很像的女孩——汪梦媛,这是与她多次并肩作战的战友。她们一个谨慎,一个跳脱,性格互补,由最初的意见不合而争论,到后来共同解决问题,形成了属于她们的一套相处模式。“我从她和老师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我也想跟学弟学妹们说,一定要和能使你变得更好的人做朋友!”
(学生记者 闫歆睿 李晓彬 朱开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