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治理从严 顺风一路




  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春运,仅顺风车就运送乘客高达3067万人次,相当于同期民航运力的一半,极大地减轻了春运带来的交通压力。由此可见,顺风车在春运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2018年滴滴事件后,顺风车数量无法满足民众需求,故许多出行软件相继推出顺风车业务,但前景都不尽人意。其实早在滴滴时代便有相似的软件,但与后来的顺风车相同,皆因资源短缺、推广力度不足,无法立于高峰。对此,各路拼车群异军突起。今年春节,由于国内最大顺风车平台滴滴顺风车的缺席,不少群众选择通过拼车群找寻车友“顺风”回家。相较于以往在滴滴APP上点两下便可轻松搭到顺风车,如今的归家之艰难唤起了人们对滴滴顺风车的想念。不少人开始讽刺当初批判滴滴顺风车的人,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呼吁滴滴归来的声音。
  确实,对比滴滴顺风车,由民众自发组建的拼车群脱离有关部门的监管,安全保障不足,加上拼车群不具有滴滴的系统配对功能,需求者要自行寻找同道人,更为费力费时。然而,我们是否便因此认为,当初不应该指责滴滴顺风车呢?堂堂国内最大顺风车平台竟将用户的个人安危视为儿戏,安全管理制度严重缺失,安全责任制无法落实到位,此等缺陷岂可复留之?加之,批评和让其下架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存在问题的企业本就需要整改否则早晚将被市场淘汰,舆论仅是加快进程罢了。而个别网友在此时发表这般言论,不仅让人怀疑其思想浅薄,更恐惹来“马后炮”之嫌。
  再而,人们不经深思熟虑,便呼吁滴滴回归是否也欠些妥当?滴滴两起恶性的事件发生,表明滴滴公司仍需整改。作为国内顺风车行业的领军者,滴滴顺风车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我们岂能因为当前的利益而忘记前车之鉴?倘若在滴滴顺风车下线整改的这个时候呼吁它,等待我们的,是否是再一次的滴滴顺风车的下架?在无法得到基本安全保障的前提下,所有后果都是我们无法预料的。只有真正解决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顺风车才能持续服务于社会。
  发达的网络提高了人们发表言论的方便性与快捷性,但由于人们常常因个人主观的问题,受喜好、眼界和当前需求等影响,容易做出片面的评价。在滴滴事件发生后,不少人以点概面,将滴滴与顺风车全盘否定,惹得人心惶惶。在将滴滴顺风车与拼车群对比后,又再次不负责任地呼吁或讽刺。作为顺风车的使用者和监督者,我们的评价势必会对其发展方向与进程产生影响。舆论可以促进事物的进步,亦可阻碍事物发展,正确的评价总给人以不断前进的动力去建设更加完整的体系,可随心所欲的评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应该以何种心态履行我们的职责,又该做出何种评价?
  顺风车正处于发展阶段,其过程中势必会暴露出其存在的问题,作为使用者,我们要牢记对顺风车的最基本与最重要的要求:安全,切勿因为一时的利益与需求而改变自己的标准;作为监督者,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评论观,不随大流,不以点概面,以全面客观的角度评价事物;作为社会公民,我们要理性看待顺风车的发展,不被片面的评价观影响,尽绵薄之力,减小错误舆论的产生与传播力度。官方要理性看待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照官方的角度,瞄准发展方向、修整发展道路,对已发现的问题努力解决,并尽可能预防未来存在的问题,还顺风车一个应有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