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业33年后,我回到充满现代化气息、环境优美的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和学妹学弟们一起参加江阴校友会成立大会。我是大会上最年长的,是江阴职工大学首届毕业生,上学的时候是江阴纺织职工大学,毕业证书上已经是江阴职工大学了。
悠悠33年,弹指一挥间。但是对江阴纺织职工大学全体同学来说,33年的人生之路都是漫长而又曲折的,其间充满着创业的艰辛、成功的喜悦,也夹杂着下岗、企业破产的磨难和酸楚。但我想说的是,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的人,既是幸运的,又是经历过坎坷、遭受过磨难的。幸运的是,我们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年代,经历了“下海经商潮”的洗礼,一部分能吃苦、肯钻研的精明能干的同学,通过下海创业,掘到了第一桶金,开起了工厂,成立了公司,成为了老板。另一部分不甘于命运安排的同学,通过努力,考取了机关事业单位,成为了一名公务人员,走上了领导岗位。难忘的是,我们还遇上了压锭改造、精简下岗、企业破产倒闭的痛苦折磨,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但我们没有因此而失去希望,失去信心,也没有被一时的困难所击倒,而是振作精神,擦掉泪水,鼓足勇气,从头再来,不断奋斗。“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年过半百,两鬓开始染霜了,额头出现了皱纹。我们不再年轻,但我们仍信心满满。
毕业 33 年了,一切仿佛就在眼前。我还清楚记得,1982年,一群带着憧憬、怀揣梦想的热血青年来到了江阴纺织职工大学平冠桥简陋的校区,开始了3年的学习生活。作为教育部批准备案后的第一届学生,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意气风发。33年后的今天,历经岁月打磨的我们,已开始步入中年人的行列。青春已不再属于我们,然而奋斗的脚印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身后,清晰可见。现在的我们,生活都很不错,身体依然还很好,家庭也非常和睦,我们还想继续为母校做点事,继续为自己的目标奋斗,继续为中国的经济添砖加瓦。
我毕业3年后,也就是1988年,离开当时江阴最大的国营厂——利用集团,投身到轰轰烈烈的乡镇企业。
1998 年,我开始从事对废旧轮胎处理技术的研究与生产,先后获得国家专利 79 项,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5个,“废旧轮胎处理新技术的研究与生产”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塑胶植草砖”和“树木围护砖”被国家住建部列为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我们公司生产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塑胶树木围护砖和塑胶排水盖板,被 2016年杭州 G20 峰会工程采用。今年 5月,在青岛举办的上合峰会工程又选用了我们公司生产的塑胶树木围护砖,所有这些成果,都是一直奋斗的结果。
江阴校友会的成立,为大家搭建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互通信息,不断开启相互合作的新模式,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