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人生在世,知己几人?


  友情这件事,比我们平常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表面上,它是散落四处的点点温馨。他乡做客,对于这身处的城市,先会想起一些风景,到最后,必然只想这座城市里的朋友。是朋友,决定了我们与各个城市的亲疏。
  初来此地,难免会感到寂寞慌乱,就是因为还没有找到朋友。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突然看到一个熟知的人,那么,城市也就发生了蜕变,大小街道也变得熟悉起来。
  我们走在街上,一直在等待与朋友的偶遇,等了半天没等到,空落落地走一遭。
  友情啊,如此看来,确实重要,但又怎么说得上严重呢?
  严重的是,我们无法辨别这一切的真伪。
  如果,我们长期面对的友谊竟是虚假的,我们将如何面对?有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人生路漫漫,除去孩提时代,竟不再拥有纯净的友情,呜呼哀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友情也越发渴求,可谁也没想到,从你渴求友情的开始,也便不再拥有友情。海岸边多悬崖峭壁,在那里,峻峭的陡崖下不知埋藏着多少因海浪冲刷而崩塌的残骸。
  友情也是这样,明明还是万丈悬崖,不知哪个夜晚在激浪的冲击下终于站不住,轰然崩塌,悲凉苍茫。
  无所求知己,高山流水觅知音终究只是传说。处于高山流水之间,短短几句话,使你大惊失色,引为终生莫逆。天下哪有这般至善至美之事,你注定不在高山流水之间,注定会失去他。
  既然纯粹的友情不再,我们只好退而求其次,那又要问自己:你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友情?这只能等待我们自己来回答。然而可笑的是,我们的回答大部分不属于自己。能够随口吐出的,都是早年的老师、慈祥的长辈、陈旧的著作所发出过的声音。
  经常听别人说,家里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可是如果朋友靠不住,那还能算朋友吗?或者说,对你没有价值的朋友还算得上朋友吗?还是说对你有价值的人都算得上朋友?
  这是个问题,但实际上,真正的朋友不依靠什么。我们所需要的友情,不是谋求利益,在古今中外有关友情的万千美言中,英国诗人赫巴德说过:“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友情都应该具有“无所求”的性质,一旦有所求,“求”也就成了目的,友情却转化为一种外在的装点,披着友情的狼皮之下,还是对利益的渴求。朋友也就成了表面兄弟。
  我认为,这世间大多友情,就是因为有所求而被败坏的,即便所求的内容乍一看并不是坏东西。让友情分担忧愁,让友情推进工作……友情成了忙忙碌碌的工具,那它自身又是什么呢?
  所以说,真正的友情不太有,真正的知音更是不可求。
  友情的话题虽然处处可以听到,但它的实质性含义却让人不敢靠近,不敢直视,不敢细谈。
  在餐桌上,同学聚餐,老友聚会,说的更多的还是友情,同学笑料,儿时丑事,但其实到时候谁也不会真的叙什么友情,大多也就是回忆一下过去,胡聊一些家常罢了。
  所以啊,人生在世,又有几个朋友,几个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