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了, 隐约还能看见对面楼上零散的亮着几盏灯, 寂静的夜里, 竟生出一种说不出的孤寂。借着屋内的台灯, 看着鞋架上那双鞋垫, 我不由的愣住了神。
这是一双手工鞋垫,样子极其普通,但针眼整齐, 厚度适中。 捧着这双鞋垫, 曾经的画面一幅幅浮现在眼前。 那是一个天气极好的中午, 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阳台上。 80 多岁的老姥姥带着老花镜坐在一张小椅子上, 一针一针的缝着, 每当一根线用完, 老姥姥就找出新的花线, 把线头用嘴巴濡湿, 再用拇指和食指把线头捻的特别细, 举起针, 对着针眼穿线。 有时候一次就能成功, 有时候线头极其 “调皮” , 三番五次不肯进入针眼。 这时候老姥姥总是慈祥的对着我说: “调皮猴子,快来,帮姥姥穿上线。 ” 每次我总是满心欢喜的帮忙, 老姥姥一边夸我一边站起身, 去她百宝箱里拿一个糖果奖励我。一下午的时间, 就在这穿针引线间悄然流逝。
老姥姥做的鞋垫可以算是艺术品, 十里八乡都会有人来求教。 鞋垫各种花色、 图样、 寓意各不同。 每一双的色彩都是经过精心挑选, 巧妙搭配的。有栩栩如生的凤凰, 有娇艳欲滴的花朵, 也有色彩绚丽的花蝴蝶, 当然还有 “前程似锦” 、“吉祥如意” 字样的鞋垫。 这一针一线凝聚起来的珍品, 皆是出自八十高龄的老太太之手。
鞋垫看似美观简单, 但是做起来的工序异常繁杂,可以称得上是一项大工程,用老姥姥的话说 “一点马虎不得” 。 先用旧的衣服剪出布料, 一层一层的用面粉浆糊糊起来, 然后晾干做成鞋样。边缘再用白布缝起来,这样做出的鞋垫才会厚实舒服。 老姥姥又从百宝箱里找出一本厚厚的发黄的书, 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画, 铺上白色的纸描上花样, 然后带着顶针开始纳鞋垫。
当时我觉得特别新鲜, 也嚷着要纳鞋垫, 老姥姥拗不过我, 递给我一小块硬硬的布, 我高兴地去试, 却一针都扎不动。必须用针锥在鞋垫上扎了眼儿, 然后再把针穿进去, 稍不注意就会扎破手指。做出一双美观又舒适的鞋垫并不是那么容易, 由于长期纳鞋垫, 老姥姥的手上已经勒出一道道印子。
老姥姥缝了一双又一双,给儿女们缝, 给孙女们缝, 还给我这个外甥孙女缝了好多双。只因为有一次我说, “妈妈买的鞋垫不好穿, 总是打滑, 并且喜欢皱在一起” , 老姥姥便记下了, 再一次去, 她就给我拿出几双。 老姥姥年龄大了, 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使, 却还是时时刻刻关心着我们这些晚辈, 不停地为我们操劳。
往事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 可惜老姥姥已经去世五年了, 从那之后鞋垫我没有再穿,而是把它们保存在鞋架的一个角落, 永远的珍藏了起来。
依稀记得老姥姥伴着滴答滴答的钟摆声, 不急不躁的, 拿着针线穿过来传过去, 反反复复, 不厌其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