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寻找北林最美教师”系列专访

生命里的每一段时光,都可以繁花似锦




  ●刘燕,教授。30多年来她投身园林,教书育人一心一意,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担任多个国家及省部专家库专家,兼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会长,科研工作不懈探索,亦是成就斐然。
  “与园林相遇是一种特别的吸引”
  1980年,十七岁的刘燕考入当时还是北京林学院的北京林业大学,就读于园林系。1984年毕业以后,留在花卉教研室做老师,从事园林花卉的教学,之后陆续在园林学院读完硕士,在生物学院读完生理生态博士。
  除了1997年至1998年到美国康奈尔大学去做访问学者,刘燕几乎没有离开北林。
  谈及为何选择“园林”这个浪漫又富有情怀的专业,刘燕说:“曾经很偶然看到过一本杂志,封二的木刻让我印象深刻,是苏州园林,我就这样对园林有了印象。”对于刘燕来说,园林专业在当时并不为人熟知,但是逐渐的了解却让她全心投身园林30余年。
  “老一辈的先生们教我去做一位好老师”
  本科期间,刘燕遇到了诸多良师,这也启示她立志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南方实习时的梁伊任先生是“园林工程”的老师,但实习时他不仅讲工程,还会把工程、设计、建筑、植物这些元素都有机地综合到一起评价一个园子的特点;俞善福先生一路上边教学生认花边放音乐,是一个非常会生活的人;陈有明老先生知识渊博,上课非常镇静,语速缓慢,带人进入园林之境;已故的陈俊愉院士最令刘燕难忘,这又是一位“大家”,他的爱国情怀、他对事业的执着、他的平易近人都使刘燕深受感动。除此之外,每一位老师都各有各的风采,让大学时期的刘燕领略了对待园林、对待教学的态度,踏踏实实做一个学者,诚诚恳恳教书育人。
  对我们这代人,刘燕老师寄以希望:“要从给你们上课的老师身上学到一些知识以外的东西。其实你们只要用心去观察,每个老师都有能够启发你的东西,关键是你得用心读他们。”
  在刘燕老师从教35年中,她也真正做到了像老一辈的先生们那样,坚持执着,扎根一线潜心教学。她讲授7门本科课程、3200学时,涉及5个专业、6000学生;总结教学经验,主编教材4部,参编5部,完成教改项目17项,教改论著12篇(部);形成独特教学方法,获市校级教学成果11项,主讲课成为国家级课程和教材双精课。
  “我们园林的同学都特别能吃苦”
  做过园林院的学生,又身为园林院的老师,刘燕一直认为园林院的学生都很能吃苦。她懂得学生的辛苦,也懂得如何认可和引导学生。
  亦师亦友,是刘燕老师从教的又一真实写照。她从自身的经历出发,关心学生全面发展,教授花卉知识同时创新课程思政;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教学中分层制定目标,精准施教,激发优秀学生创造能力,鼓励普通学生扎实进步;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在担任教学副院长期间,主动承担心理问题和学业困难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真诚以待,循循善诱,数十名落后学生重塑信心,顺利完成学业,有的还获得优秀毕业论文。
  “学过园林的人,对植物都有很深的感情”
  毋庸置疑,植物在园林各个科目的学习中都很重要,刘燕强调要学好植物,既然从入学就开始学、反复学,不能因为时间的流逝就将学过的知识遗忘。整个城市的风、水、土、环境,都是由周围的植物维系着。“在林大学过园林的话,应该对植物有很深的感情才对”。
  刘燕言传身教,她对于植物的感情不仅建立形色,还结合自身的学术探究,赋予植物独特的品格和文化寓意。
  岁月悠悠,韶华短暂,她却以从容依旧、自信依旧的步履给我们启示:生命里的每一段时光,都可以繁华似锦。(高霞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