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厚积薄发求真知———访我校研究生优秀学术创新奖获得者王维


  前不久,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2019届博士毕业生王维获得我校2019年研究生优秀学术创新奖。这是他多年不懈努力攀登的结果。
  2015年至2019年,王维以第一作者身份已发表SCI论文6篇,累计影响因子23.088。他还曾担任农学院研究生会主席,现担任农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班班长;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山东省政府奖学金等;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研究生等多项省级、校级荣誉称号。这样一位表现突出的研究生,他对自己的学习、研究有哪些感悟?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脚踏实地 勇于探索2010年9月,王维在我校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启了本科阶段的学习的生活。在本科阶段,他就很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完成了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 “玉米籽粒性状杂种优势研究”一项,还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挑战杯”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王维实践动手能力,更开阔了他的眼界。王维说:“大学生活很充实,那些实践活动让我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引导我思考可以从哪些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为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一份贡献的想法,如一粒种子埋在了王维心中。
  本科三年级,王维进入沈法富教授的实验室,开始棉花分子育种相关的科研训练。他谈这段经历时说到:“这让我提前了解了研究生的学习生活,熟悉了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认识了沈老师,决定本科毕业后继续考研。”
  星光不负赶路人,2014年9月,经推荐免试和硕博连读选拔,王维师从沈法富教授,开始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王维主要研究领域是“棉花抗逆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在导师指导下,他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棉花基因组中鉴定活性氧代谢相关基因家族,分析其在响应盐胁迫和黄萎病病原菌入侵中的作用,预测并验证了陆地棉微小RNAmiR414c在转录后水平调控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表达,响应盐胁迫。王维告诉记者,通过研究棉花抗逆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有助于探讨棉花抗逆机理,加深对植物抗逆代谢通路的认识。同时将为我们以后通过转基因手段提高农作物胁迫抗性,培育抗逆广适、稳定优质、适宜轻简化管理的棉花新品种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目前,他的研究论文在谷歌学术搜索引用70次,SCI引用40次。
  坚持不懈 善于合作王维是一个勇于探索的人。“他认为,科研路上处处是挑战。每时每刻都可能有新的困难,也会有新的想法。”他说:“在研究生阶段,不仅是对已知领域的学习,更是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大多数探索可能是失败的,但成功就是失败积累而成的。科研过程中遇到的逆境往往比顺境多一些,身心常常遭遇很多挫折和压力,很多时候再坚持一下,就能走出困境,甚至绝地逢生。”
  谈到科研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说:“万事开头难。印象最深刻的是硕士刚入学的时候,导师给了我一个关键词,让我去查阅文献,写一篇英文综述,还规定了截止日期。当时感觉这就是一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来在导师悉心指导下,论文经过不断修改完善,最后成功发表。这也是我的第一篇SCI论文。导师这么做是为了训练我的文献检索、阅读、归纳、分析、写作能力,熟悉投稿流程,真是用心良苦。”
  科研探索是永无止境的。王维认为,现在所做的研究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他说:“我虽然即将完成博士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但这不会是我的科研终点,我还要继续在探究世界奥秘的道路上前行。”
  王维喜欢踢足球,他所在足球社团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百佳校园足球社团”。在他看来,科研与足球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科研需要合作,信任自己的团队成员。就像是足球,场上每一名球员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重要的一环,只有队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配合,才能赢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学习科研生活中,‘单打独斗’难有长足发展,只有发扬团队协作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长远的进步和发展。”在日常科研中,王维和团队其他成员分工不同,一次实验会有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环节。研究课题越重要,工作量越大,难度越大,越是体现合作的重要性。每当遇到难题,都会请教老师、同学,以及相关公司的技术人员。这样的开放合作让他的眼界和思路更加开阔,他也在合作中不断地学习、提高,不断地完善自己。
  不忘初心,扬帆远航作为研究生党员骨干,王维将学习与思想统一,勤奋学习、深入研究,热情为学生服务。他说:“我认为爱国情怀是刻在骨子里的,每当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时候,总是涌动着激动和自豪的心情,我们要把爱国热情落实到服务国家建设发展的实际行动中。”
  导师沈法富教授曾对王维说:“做科研,既要埋头苦干,脚踏实地,瞄准学科前沿,也要抬头看路,了解生产所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王维对记者说:“老师的这句话让我铭刻在心,我会谨遵老师的教诲,在学习和研究的道路上不断进取攀登。”
  研究生期间,王维还协助导师完成本科生 《普通遗传学实验》教学任务。这段特殊的经历也给他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最深的感触就是,讲好一节课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还要具备清晰准确的表达能力,面对一些问题还要有足够的耐心。”王维说:“回想自己学习遗传学实验时,老师们表现出的从容、耐心,给予的肯定和鼓励,让我对老师们更加充满敬意,深刻感受到老师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辛苦。”
  谈到未来的计划和打算,王维说:“我想继续从事科研,成为一名教师,做一名像我的老师们那样的教师。”王维这样寄语师弟师妹们:“世界上有两种痛苦:一种是努力的痛苦,另一种是后悔的痛苦。好好珍惜在农大学习的时间,不虚度光阴,努力学习,不留遗憾,时刻秉承‘登高必自’的校训,成为农大精神的传承者、践行者和弘扬者。”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王维将将带着对农业科学的热爱,带着坚定的毅力继续在自己的领域开创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