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时间如流水般不停流淌,在不知不觉 中悄然而去。匆匆间,又是一年毕业季。考 研、就业、创业、到西部去……如论何种选 择,每一个农大学子都在努力做最美的自 己。临行之际,让我们倾听毕业生的故事, 为最美的自己鼓掌!
毕业季 给最美的自己鼓掌













   二区3号楼613宿舍
优秀寝室: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有这么一群早出晚归的“考研人”,她们见过校园最早的晨光,她们是回宿舍最晚的“夜归人”,她们每天“三点一线”穿梭于教学楼、图书馆和宿舍,风雨无阻。如果说他们是夜空中闪烁的群星,那么植物保护学院2015级的六位姑娘就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
  这六位姑娘就是二区3号楼613宿舍的成员。王雅斐考研至中国农业科学院,原超楠考研至中国农业大学,张琳婧考研至福建农林大学,赵菲菲考研至南京农业大学,陈慧萍保研至中国农业科学院,孙文杰选择参加工作。
  张琳婧说:“最重要的是坚持,坚持下来就一定有收获。”
  原超楠说:“自己要学会平衡,享受孤独,相信自己,不要放弃。”
  她们宿舍的每个人都很独特,但同时又相互激励,欢声笑语是她们宿舍的常态。她们能够取得成功,是来自于坚持不懈,来自于不为人知的努力。没有哪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绝响。
  大学四年,时光匆匆而过,而考研的路格外悠长。有人说,备战考研能把大学记忆填充、拉长,并且铭刻于心。历经各种艰苦的时光,她们终于收获了世界上最大的幸运———把一件事情做成了自己心目中想要的模样。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李达
坚定理想向前走:奋斗、学习、思考
李达,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录取为研究生。大学四年,他始终奉行“坚定理想向前走”的准则。曾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秀学生干部”、学校“基础文明创建先进个人”、“优秀团员”等,并当选为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代表。
  如果用几个词来形容李达的大学生活,那一定是“奋斗”“学习”和“思考”。在班里,他是一名认真负责的班长,带领班集体荣获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河南省“先进班集体”等称号。在学院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本着服务同学们的心态,帮助老师处理力所能及的事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学校里,他是“青马班”的一名优秀成员,始终不忘初心,不背离自己的人生道路。
  “青春是昂扬向上的,多读书,多走出去看看,不要让大学生活在荒废中度过。”这是李达同学对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因为年轻是资本,做事要敢于抛开顾虑,在大学里大胆地去尝试,才能收获更多,让自己的青春发光发热。
牧医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方龙龙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给自己一个交代
“我是中共党员,要争做新时代“四有”好青年,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西部建设。”怀着一腔热血,牧医工程学院2015级的方龙龙选择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五月初,他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申请意向是前往西藏基层团委做“青年社会管理”。在他看来,做志愿服务就要去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去西藏做志愿者,要克服语言文化隔阂、适应高原气候环境、处理家庭意见等多方面因素,面对未知的事物,方龙龙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但他还是决定去试一试。
  大学期间,方龙龙是班级班长,同时还是学院青马班班长、学生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他身上的“担子”比起大部分大学生重了不少。尤其是大一时,班级工作让他感到头皮发麻,每天凌晨两三点睡觉是他的常态。龙子湖校区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时常让方龙龙感到欣慰,他经常去南湖散步喂鱼,望着水面清漪荡漾,独自享受湖畔的清风拂面,焦虑和烦躁的心情总能得到舒解。闲余时间,他喜欢一个人拿着相机旅游,游览和记录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方龙龙的观念里:人生的格局要大,珍重生命的同时,又要对人生的各种事情看得开。
机电工程学院2015级学生阴钶鑫
不要停止前进的脚步:用自己所学去回报社会
今年7月份,机电工程学院2015级的阴钶鑫将前往新疆克州基层工作。接受采访时,他刚刚完成毕业论文答辩和去西部前体检。回首四年光阴,担任学院团委学生干部和校党委组织部学生助理期间的经历,对这位一米九的 “大汉”来说无疑是一场蜕变。
  当问及为什么选择去西部的时候,他表示最主要是因为感恩,是国家的好政策让他这个从农村出来的小伙子能上大学,所以他愿意用自己大学四年所学的知识感恩国家。另外就是情怀,大二入党后,在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时,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毕业后为祖国基层建设奉献青春的信念。对于未来,阴钶鑫很坦然,选择了边疆,那么吃苦是必然的,重要的是要不忘初心,不忘理想信念,在磨练中实现人生价值。
  平日学习生活中,他喜欢看书。大一的一次党课经历,让阴钶鑫意识到自己在文史知识上的短缺,在团委老师的建议下,他开始阅读《资治通鉴》《史记》等经典史学著作。“我起初只是抱着补短板的态度,但后来逐渐在阅读中发掘出了乐趣,着实体会到‘读史使人明智’,读书带来的很多改变是无形的。”
烟草学院2015级学生杨钧清
满怀热忱: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第一次了解选调生,还是大二时在学院的元旦晚会上。一段考取选调生学长记录工作的视频让我对这项工作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在为选调生面试做准备的杨钧清回忆道。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杨钧清在大学期间始终充满热情。不只参加校内外多项活动,也在各种角色里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逐步调整自己的方向。大一暑期武汉大学“种太阳”夏令营的家庭教育志愿者、大二协助老师写稿子的新闻人……在不同的经历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发现自己所爱的生活。课余时光里,杨钧清走遍了学校周围大大小小的书店和展馆,哪里书目最全,哪里讲座有意思,哪边又开了新展览,问她总没错;趁着大学的各个假期,她迈开脚步,南至世界之窗深圳感受时代发展,北至敦煌莫高窟聆听远古的驼铃声响,在行走中让自己不断成长。
  什么样的大学生活会让自己少些遗憾?杨钧清这样认为:“大学生活总是充满可能,要勇于尝试但也不能盲目跟随他人的脚步,要发现自己喜欢的、找准适合自己的,这样才能做最好的选择。”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15级学生王路遥
感谢过去 相信未来:充实、收获、成长
王路遥,现已被保送为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助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
  大学期间,王路遥曾任院学生会办公室主任、党支部组织委员等职。在搞好学习的基础上,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这一路走来,学生工作让她逐渐褪去稚嫩,变得更加自信成熟。她相信,只有不断锻炼自己,才会有抓住每一次机会的能力。她说:“珍惜时间,趁年轻去努力多做一点自己想做的事,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更加地努力进取,不断突破自我。”
  “充实、收获、成长”是王路遥对大学生活的概括。四年里,有过低谷,有过困难,但她感谢那时的自己没有放弃,努力坚持着走了过来。对于自己喜欢的专业,她选择继续深造;对于即将开启的人生新篇章,她满怀希望。相信无论在哪里,她都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收获更多。放远目光,做好计划,坚定信心,调整好心态,抱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她会坚持自己的追梦之路,坚定勇敢地一路前行!本版摄影:崔 俞 李浩强 高韬略 李九颖采访: 杨钧清 高韬略 王添姿 刘圆圆徐 瑞 李金蔚 王留言 侯洋喆陈 倩
理学院2015级学生朱毅
确定好人生方向:做细时间规划
对朱毅来说,这个毕业季既充满对过往四年的不舍,又饱含着对新生活的期待。8月份,他将前往北京,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回望过去,朱毅最难忘的还是在学院团委工作的三年时光。这三年,让他由一个内向、不善与人交际的小男孩,成长为处事落落大方、能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的学院青马班班长,公务员面试时的出色表现与他在团委的磨砺不无关系。
  “考公务员真的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不论考前准备还是考试期间。”对此朱毅深有体会。2018年12月参加国考笔试,2019年3月参加面试,2019年4月政审。国考笔试后的那三个月尤为煎熬,期间朱毅还为北京市市考、河南省省考做着准备,在得知政审通过后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对于公务员考试,朱毅有自己的学习方法。除了看网课、刷套题,阅读要涉猎广阔,闲余时大型政论记录片、“半月谈”“人民日报评论”等也是他的“加餐”选择。
  奋斗的过程难免疲惫,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也很重要。同学们每天的督促和激励,偶尔与团委老师的谈心和交流,都让朱毅沉下心来向理想迈进。“提前确定好人生方向,做好长期计划,做细时间规划。”这是朱毅给学弟学妹的临别寄语。
植物保护学院2015级学生徐浩
到基层创业:选择了这条路,就不能放弃
徐浩毕业后准备返乡继续自己的事业。大三的一次机缘巧合,徐浩和朋友合资10万元,开办了一家英语教育机构。在公司创办初期,徐浩便面临巨大的困难。不仅资金短缺,团队人手也不够。回想起来,他十分感激同学和团委老师的帮助。辅导员曾帮助解决徐浩贷款难题,还帮忙在“农创空间”设立项目。同学们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就这样公司艰难起步了。
  徐浩的创业初心,源于大一寒假的一次下乡支教经历。大冬天零下几度,徐浩和同学在村子里冻得发抖。这次经历让他们意识到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衡,农村孩子的课业,尤其是英语底子普遍很差,从那时起徐浩就埋下了到基层创办英语教育机构的种子。
  徐浩所在寝室中,除了他,其他室友都选择考研或者就业。“一开始也没有确定的方向,从大三开始我就尝试各种兼职工作,找了一圈,发现相比拿固定工资的‘养老生活’,我更想打拼一番事业。”在他看来创业最重要的就是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徐浩时常感慨:“县城里不好招年轻人,肯返乡的大学生真的很少。”但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徐浩就没想过弃。他梦想着创立自己的品牌,把路走得更远、更久。
林学院2015级学生袁德强
留在母校继续深造:我和农大有缘分
今年9月份,袁德强将成为2019级研究生的一员,在母校继续深造。四年前,袁德强初入校门,“明德自强 求是力行”的校训映入眼帘,他隐隐觉得和学校有某种缘分。
  本是林学专业的袁德强,“半路出家”转入城乡规划专业。起初因为落后了很多专业课知识,每天需要承担很大的压力,熬夜画图,但他知道自己没有后悔的余地,必须勇敢面对。袁德强认为大学生活中学习还是最重要的,不论是专业课还是综合素质。他积极参与竞选,并担任了班长的职务,大三时又“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助班。四年刻苦不懈的学习,让他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蒋建平奖学金等各类院校荣誉。
  袁德强平时喜欢通过跑步舒缓心情。第一次参加院运会时,他在男子1500米的项目中跑进了前八,也因此加入了学院田径队。在田径队,他多次参加春训、冬训,每天都要坚持十多公里的训练量。每当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都会感慨万千,运动能让人保持好的状态。
  下半年开学,袁德强将以2019级风景园林研究生的身份继续在母校深造。他说,他与母校有着不舍的情怀,这里有他青春的故事,也有他奋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