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笔墨芳华穷世故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美好的事物虽然短暂,但其留下的影响却非凡。杨绛先生留下的 “先生”风范亦不例外。
  初次接触杨绛先生我就极为好奇。 “先生”一词沿用至今,倒无甚奇怪之处,只是放在一个女人的身上就令我好奇。倒不是我有偏见,只是在那个年代被称为 “先生”的女人都是极不寻常的,她得有大学问,得有风骨,且还要是真正的读书人。
  我不禁暗想:到底是怎样的一位女性有如此大学问与风骨呢?就连钱钟书先生也说: “遇见她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见她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如此,我的好奇更甚了!
  好奇心驱使我去找寻这位先生的踪迹,果不其然,这结果令我欣喜万分。如今,我仍十分感谢我的那份好奇心,它让我收获的不仅仅是 “先生”的风范,还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
  时光荏苒,先生,不知不觉你已离开两年多了。你的离去让人难掩心中的悲痛,值得欣慰的是, “你们仨”已团聚。垂髫之年,始遇白纸黑字,你展露笑靥;耄耋之年,你笔耕不辍;期颐之年,仍手捧书卷。你的言行向世人展示的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如要锻炼一个做大事的人,必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韧的性格。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你如是说。从出生到去世,你从一个世纪走到了另一个世纪,经历父母之丧之痛,文革劳动改造之苦,还是熬不过女儿与丈夫的离去,于是你逃避痛苦,在最后的二十年里 “好好活”,编书成册,让读者与你们的故事相遇。
  1943-1944年, 《称心如意》 《弄假成真》等剧本公演;1978年, 《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1981年, 《干校六记》发表,被翻译为多种外语译本;2003年,出版《我们仨》……你的每一部作品都能使人受益匪浅,让我怎能不欣赏呢?
  “静观兴衰具慧眼,看透美丑总无言。”生逢乱世,心中却总有一种与世无争的从容;身处困境,仍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不幸,依旧保持泰然,与人为善;对待他人,真情流露,绝无虚伪。从不忧虑潦倒的现在,从不畏惧未知的未来,坦然前行,努力奋斗,去迎接那一场春暖花开的盛宴,即使青春不再,容颜已逝。但是, “先生”还是 “先生”,你依然美丽。为人子,孝;为人妻,贤;为人母,慈。你的风范里,藏着的是你读过的书,经历的事,遇过的人。简简单单,方能安安稳稳,无欲无争,才能活得自在。对待朋友,要真诚,面对家人,多些耐心与包容。如此,心可顺也。
  很多人喜欢你大多是因你的睿智、博学、宠辱不惊,可是,切莫忘了先生的优雅。先生,你是一位优雅的先生。如今的人们都注重美,但其中的美多是外在的美,而非内在的美。然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止乎容颜,还有所经历过的往事,心中伤痕的褪去,剩下的坚强和安静。优雅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人生阅历;淡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心的沉淀。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愿所有人难捱的事都能挺过去,只有身负破釜沉舟的勇气,武装自己,笑对人生,方能到达梦想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