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8至2019学年,我校共青团工作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各学部(院)的大力配合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5月9日,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表彰先进青年典型,北京语言大学“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五四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大会表彰了思想理论类、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类、艺术健康类四类省部级奖项获得者,授予19个团支部“北京语言大学2018-2019学年优秀团支部”称号、86名团干部“北京语言大学2018-2019学年优秀团干部”称号、161名共青团员“北京语言大学2018-2019学年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并为“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颁奖。
先锋·青春
马小媚:(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校学生会主席、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16级)今年是我在学生会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从曾经的懵懂、迷茫到如今的清醒、坚定。我想,学生会的工作经历教给我的不仅仅是能力,更重要的是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份责任感来自于学生会“为同学服务”这一宗旨。
正是带着这样一种“为同学服务”的责任感,学生会得以不断成长,不断前行;而作为学生会成员的我们,也因为给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些微的改变而感到满足和喜悦。这一经历也启发了我,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我们,同样肩负着历史和时代交予我们的责任。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言:“青年,国家之魂;一切新机运乃青年独有之特权;人失其青春,则人无元气;国家丧其青年,则国家无生气。”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当肩负起青年的时代担当和历史使命,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和社会奉献青春力量,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张晴:(“先锋杯”优秀基层团干部、商学院辅导员)我是09年开始接触学生工作,今年是第10个年头。10年来,我收获了很多印象深刻的故事。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前发生的故事,是像同学们这般年纪的青年人,在国家危难时刻发起的救亡图存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今天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让现在的我们能够做点什么,来传承这种精神和使命。作为青年人的一份子,辅导员可能不是经常站上三尺讲台的教师形象,但是,我们也是有课堂的,我们回复学生的每一条微信,接听的每一通电话,呈现的每一个笑容、每一个眼神,每一次下课堂、进寝室、开年级会,每一次深度辅导、促膝长谈,每一次学生活动、实践锻炼,甚至每一次日常碰面、散步闲聊,都是我们的课堂。不负芳华、无问西东,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愿我们眼中有星辰大海,胸中有丘壑万千!让我们共同努力,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
奉献·青春
庞镕榕:(“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15级)中学时候看到了西部计划的宣传片,当时内心就觉得很震撼,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支教,自此在心中埋下了志愿的种子,上大学后,北语提供的平台让我终于有机会去实现梦想,在各类志愿者活动中我接触到了不同性格、职业和经历的人,他们将更大的世界带到了我面前。他们的微笑,感谢,都让我深受感动,渐渐我的性格也外向开朗了很多。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也因为这一份坚持,我收获了更多。
最难忘的一次志愿服务经历是我大学参加的第一次志愿活动,当我听到学校有“后勤子女帮扶”活动时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我帮助的是一个食堂阿姨家的三年级的小男孩,一开始特别不想学习,一上课就哭,在我的开导和陪伴中,他渐渐对我敞开心扉,开始认真学习,和我分享他的生活,食堂阿姨也会在我每一次来的时候给我准备水果,关心我的学习生活,这让离家独自求学的我也感到被需要、被关心,是双向付出,双向收获的幸福感。
后来我还非常幸运被评为“海淀区十大明星志愿者”,通过这次评选,我了解到在不同年龄层,不同行业都有着非常多优秀的志愿者,他们让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所以对我来说这不光是一种荣誉,更像是一种激励,让我不忘初心,一直坚持下去。“播下爱与善的种子,你将收获一片参天大树”。
叶力豪:(北京语言大学志愿服务总队队长)北语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由1995年成立的青年志愿者协会、2005年成立的西部志愿者协会和2006年成立的迎奥运志愿服务队合并改组而成。主要负责组织志愿服务和管理志愿者。在过去的10余年中,我们平均每年组织志愿项目50余项,累计输送志愿者23521人次,志愿服务时长达160000余小时。项目涉及大型赛会、邻里守望、阳光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弟、校园志愿、文化宣传、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勉励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而北语志愿服务总队则在每一份“小善”中凝聚青年力量,让北语学子的成长与校园建设、社会发展同行。这一学年,我们已经组织了31项志愿活动,输送志愿者2258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26893小时,预计本学年志愿服务总时长达40561小时。
践行·青春
刘青青:(2018年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语言康复学院2016级):
Q1:恭喜你们团队获得“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的称号,请问你们是怎样想到以听障儿童作为这次实践对象的呢?
A1:最初的契机是毛概课的作业,毛概课是要求进行一次实践并撰写实践报告的。因为我是语言康复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就萌生了结合本专业做一次社会实践的想法,与我另外几个有同样想法的同学一拍即合,组成了团队。以听障儿童为实践对象是我们讨论决定的,听力障碍一直是最普遍的残疾之一,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儿童和青少年,近些年听障儿童包括人工耳蜗的发展都比较好,我们最终确定了实践对象为听障儿童。
Q2:暑期社会实践前后会经历几个月时间,那你觉得你们团队在这次实践有什么收获呢?
A2:收获真的很多,我们从这次实践中获得了很多经验。拿线上问卷举例,设计问卷时,每个方面每个问题,甚至细微到某个词汇的激烈讨论,依次发言、表达异议、搜索资料、全体表态、排除异议、达到共识。最终完成时,我们不约而同鼓起了掌,觉得真是不容易。发布问卷时,许多同学和家长转发,给予了我们关注与支持,认真填写了问卷。
Q3:你们平时上课所学课程给本次项目带来帮助了吗?
A3: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其实针对的是语言康复,就是教那些语言有障碍的人说话,可能是小孩儿,也可能是成年人,脑卒中患者之类的。我们学的课程比较交叉,主要有语言学、心理学、解剖等等。这几年大学生活我看到的特殊儿童比正常儿童还多,我们一直说,自闭症孩子是地球上的星星,闪耀着他们自己的光,微小但不失力量。其实所有孩子都是这样,如果你稍微接近他们一点点,就会发现他们多么的可爱。
杨林坡:(北京市“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感谢校团委每年给我们老师和学生提供的这样一个走向社会、深入社会调研、学习的机会,让我们能够在物质和精神都有保障的情况下走出校园、走出课堂,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调查实践过程中检视自己的知识,使我们所学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社会的发展建设。不过遗憾的或惭愧的是,作为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的老师,自己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研方面的经历并不比我们的学生多,对社会的了解和理解也并不一定深刻。所以,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学习过程,一方面向同学们学习,一方面向社会学习。
“纸上谈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是一个更大的、知识储量更丰富的大学,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需要在我们大学校园里、课堂上认真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但更需要深入社会,直面社会问题,并尝试用自己所学知识去解决或回答问题,也只有如此,方知我们所学是否是真学、我们所知是否是真知、我们所用是否真有用。“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向老师学习、向知识学习、向理论学习,同我们深入社会、了解并努力理解社会、尝试解决社会问题同等重要,甚至是更重要。所以,建议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把握时代脉搏、结合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主动承担责任,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担当,做有理想有信念有作为的时代青年。
多彩·青春
中外学生艺术团成立于2003年10月,是直属于校团委的全校性学生艺术社团,也是全国高校首个由中外学生共同组成的学生艺术团体。中外学生艺术团以增进中外学生友谊和加强文化交流为宗旨,以促进中外学生全面发展和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标,通过不断的发展,现已成长为下设合唱队、国乐队、打击乐队、榣舞团、西乐队、话剧队、主持队、戏曲队、街舞队九支演出队伍以及一个行政管理中心的组织,建团15年来,共培养了2000余名中外学生骨干,推动了学校“第二课堂”的活跃与发展。目前,艺术团课程已纳入学校选修课体系,实行学分制。15年来,艺术团通过艺术活动浓厚校园文化氛围,积极主办和参与校内外各类文化艺术交流展演活动600余场,同时在各个比赛中屡获佳绩。曾获“首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二届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金刺猬”戏剧节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大学生戏剧节最佳演员奖、最佳组织奖;中央电视台“青歌赛”优秀奖;中国音协第一届阿卡贝拉比赛专业组银奖;大学生艺术节舞蹈比赛金奖等诸多重要奖项和优异成绩。近年来,艺术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更是取得长足发展,不断尝试编排、创新剧目,参加学校主办承办的各类文化展演和交流活动,举办专场艺术展演,并受邀参加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央电视台的演出活动,此外,近些年来还应邀赴日本、法国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演出等。
“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第一排左起:阿布都克依木·买合木提、曾馨颉、陈思、郭子萌、胡瀛、花正、姜雨萌、梁紫君、毛宇峥第二排左起:努尔古丽·穆斯林、佀庆一、王鹤霖、王璇、袁广慕、张璇、国旗护卫队
让世界倾听青年的声音
胡瀛(外国语学部英语学院2015级英土复语专业):
大学四年,在学校、学院的栽培下,我有幸参与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英语演讲辩论类竞赛,获得了包括中国日报社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一等奖在内的各类奖项。而这一段段难忘的备赛和参赛经历,不仅提升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也令我认真思考吾辈青年的责任与力量。
在我参赛那年,大赛的主题是“让世界倾听你的声音”。起初我感到一丝困惑,我想自己如此渺小,我的声音又为何需要被世界聆听?在备赛的过程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在完成专业课程之余,我需要大量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际、国内最新热点问题。通过与学院演讲辩论队的老师、同学们不断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我逐渐形成了对演讲题目的理解和认识。当时比赛的两个演讲题目分别是“人类与科技”和“逆全球化的声音”。这些议题,既是全球社会整体的议题,也是中国应当深入研究的议题。高新科技飞速发展,为人们带来福利的同时,是否存在道德伦理上的隐患?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该如何应对与全球化抗衡的声音?我的回答是,Westandthechanceofunitingtheworld。
我们可以与世界携起手来,为全人类共同的福祉而思考。青年学生群体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我们应当为祖国在全球视域下推动共同繁荣的进程贡献力量。我们的声音,或微小,或洪亮,都值得世界聆听。
在备赛、参赛的过程中,我的思辨能力不断提高,视野渐渐开阔,这些进步也让我在专业学习中大有收获。“国家奖学金”“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团员”等荣誉,都是我成长道路中阶段性的肯定和鼓励,也让我意识到,渺小又普通的我,在学校的栽培,与自身的努力下,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青春需要梦想
阿布都克依木·买合木提(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16级国际政治专业):
三年前,刚进入大学的我兴奋不已。我尝试着把每一件事都做得完美,但学习与娱乐,工作与爱好总是冲突;我尝试着让自己变成熟,但自信与犹豫,期望与失望总是相伴随行。
高考结束不久我就抓住了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机遇创办了个人的微信订阅号,从关注儿童、服务儿童开始,不断发展成为一个倡导社会和谐、学习普通话、关注时事要闻的综合性公众平台,如今平台粉丝数量已过十七万,不仅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赞赏,个人也早就实现了经济上完全的独立。更重要的是,我还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到了家庭有经济困难的学生。这种经历让我感到欣慰。
除了平时的学习和创业实践之外,我还尝试着把自己的特长展现出来,不仅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也尽全力为学校、学部带来荣誉。在这种动力的驱使下多次带领学校、学部的足球队征战了各项关键的比赛。帮助校队多次在北京市大学生足球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也曾夺得了国际青少年足球比赛华北赛区的冠军,井获得了与世界名校较量的机会,自己也从数百个中外学生中脱颖而出荣获了赛区的“最佳射手”奖。在校内也荣获了近十次的个人奖项。
三年后我更加明白,我们青年人应该要全面的发展自己,要善于挖掘自己的长处并把它发展壮大,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短处并去改善它。人生的每一条路都是需要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没有金钱,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都不可怕,只要你拥有梦想。青春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虽然美丽的青春难以常存,但只要我们有常驻青春的豪情,有为国为民的志向,让我们的青春年华承担职责,我相信我们将永远拥有这份美丽。
国旗护卫队
北京语言大学国旗护卫队由来自人文社会科学学部、外国语学部、信息科学学院、商学院各年级的23名中国学生组成,含队员20名、教官2名、政委1名、指导教师1名。自2018年3月成立以来,刻苦训练,严格要求,时刻牢记守护国旗的神圣使命,多次圆满完成校内外重大活动出旗任务,是一支素质较高、展现北语学子精神风貌与家国情怀的队伍。
全体队员在训练中刻苦努力,严肃认真,时刻牢记自己守护国旗的责任与荣光,以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一次次踢腿,一次次摆臂,只为展现最整齐的队伍和最铿锵的步伐。千百次的训练,同学们的步伐变得坚定有力,摆臂变得整齐一致。2018年3月成立后仅一个多月,国旗护卫队就在我校第三十八届运动会上首次亮相,顺利完成出旗升旗任务。一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论凛冽寒冬还是炎炎盛夏,人员在变,天气在变,队形在变,不变的是队员们愿守护五星红旗荣光的情怀和对国旗无限的景仰。
北京语言大学国旗护卫队,每一名队员都在用自己的汗水和努力护卫五星红旗升上蓝天,期待着国旗迎接第一缕阳光的每一个瞬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