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的外教老师Richard□ 外国语学院 文英173班 乔帅钘




今天上英语报刊文章选读课的时候,外教老师Richard说自己七月份就要回国了,一时间我心里难受极了。
大一下学期第一次上外教课的情景又出现在了我的面前:执教口语课的老师Richard拿着点名册念我们的英文名字,点着、点着他突然停下来了,低着头用很小、但是我们都还能听清的声音说:“克里斯汀,这是我妈妈的名字。”然后他大声的说到:“克里斯汀,hi,mom。”大家都愣住了,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课堂里紧张的气氛也一下子消失不见了。
“懂不懂?”这是Richard上课时经常说的一句中文。课间时,他会说另外一句中文:“休息吗?”每一次他说中文的时候,都让我们忍俊不禁。因为他每个字发音都很重,听起来很滑稽。他可能是想以这种讲话的方式活跃气氛,让我们放松下来。
Richard上课的方式是我以前从没有见过的。他会在上课之前给我们一个话题,然后我们分组讨论,他会依次参与每一组的讨论,并且根据话题向我们提问相关的问题。
口语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还是提问,这时Richard会要求我们向他提问几个问题,有时候是三个,有时候是五个。什么问题都可以,然后他会用很简单、很容易理解的句子回答出来。
通过课上的这些问答,我们逐渐了解了Richard的故事:他是澳大利亚人,他的妻子则是地地道道的洛阳人。当他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天老师问他:“你长大想干什么?”他指着墙壁上的世界各地的风景图说道:“我要环游世界。”长大的Richard成了一名工程师,但他始终记着自己环游世界的梦想。攒了几年钱之后,他果断地辞职去环游世界。Richard几乎走遍了全世界,最后一站来到了中国,并且留在了洛阳。 Richard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年轻的时候去伊拉克的战场上当后勤志愿者,战场的残酷使他决定以后再也不吃肉了。Richard热爱中国美食,他最喜欢吃的是蛋炒饭。
Richard的课总是很精彩,课堂内外都充满着轻松欢快的气氛。他很是平易近人,经常会开一些小玩笑。Richard给我们的感觉不是老师,而是一位亲切的外国友人。他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
口语课的期末考试也很有意思。它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三分钟的销售演讲。卖什么东西由我们自己决定,但一定要能够吸引Richard去购买;另一部分则是根据他上课讲的应聘技巧做一个应聘演讲,面试官是Richard,他会根据我们的表现去打分。口语课的考试既能达到测试口语的目的,同时也没有其他考试严肃。在寓教于乐这方面,Richard总是做得很棒。
大二上学期我们班的口语课不再由Richard来讲,偶尔在学校里遇见他,他总是会亲切地跟我们打招呼。后来听说Richard在一次口语课上跟一个男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原因是Richard认为全球没有变暖,而那个男生坚持认为全球变暖。这让我觉得很吃惊,Richard脾气很好,也并非一个固执的人,怎么会和学生吵架呢?
大二下学期,Richard教我们讲《英语报刊文章选读》这门课。我也逐渐知道了Richard为什么要和那个男同学吵架。Richard并不是一个反全球变暖主义者,更不是一个固执的人。但他是一个丝毫不迷信权威的人。
第一节英语报刊文章选读课上,他讲了这样一段儿话:“报纸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是让你们去相信什么事情的。你们可以选择去相信,也可以选择不信。”
“如果有人告诉你专家说了什么话,并且要求一定要去相信,你不用去相信。因为专家说的话只是他自己的观点,观点有对也有错。”
Richard把最简单的单词和句子放在一起,努力告诉我们,去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人,不要被所谓的权威禁锢了。
我想,他和那个男生吵架的本意也并不是为了去争论全球到底有没有变暖,而是想让他的中国学生们知道“观点和真理”的差别,“观点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真理经过了时间的检验,那是对的”。
Richard还是一个很热心的人。这个学期我们英语专业要考专业四级,模拟题里面有一部分叫“语言知识”,语言知识里面经常会考到外国的谚语。每次遇到这类题,我都会去请教Richard。他如果知道,会立刻告诉我意思是什么,来源是什么。有时候他也不清楚,他会说:“等我查查资料再回复你。”
这就是我的外教老师Richard的故事。他今年七月份就要回国了,祝他一路顺风。即使相隔着太平洋,分别处在两块大陆上,他的中国朋友们会一直怀念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