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每次飞翔都是为了更好的回归□ 管理学院 任扬 段海艳




段海艳,女,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教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获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共党员。
一、河科大是她永远的坐标和归途
1.从国内深造到海外访学。2003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得硕士学位踏入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教师的夙愿达成。但我很快发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一个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精益求精,还要善于接受和及时消化新知识、新概念,只有在那个知识的“水桶”里不断地注入活水,才能使它不致枯竭。在事业刚刚起步、孩子还小的情况下,段海艳毅然准备考博,图书馆——办公室——家是她当时三点一线的既定轨迹。2005年成功考取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同年通过注册会计师全科考试并成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将近四年博士学习是艰辛的,也是充实和愉快的,查资料,看文献,与导师沟通,到企业调研,确立她将来的研究方向,发表论文,撰写博士论文。2008年年底,终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论文答辩,获得应用经济学博士学位。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期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资助,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访学。访学期间,通过近距离感受,多方位检验,各方面比较,全身心融入,长时间努力,一步步达成访学的“小目标”。除自身教学与科研能力得以提升外,还积极与拉筹伯大学商学院领导进行多次沟通,协商与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合作与交流事宜。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相关老师的配合下,通过与学校不同主管部门协调,2018年11月10-11日,成功邀请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Kamran Ahmed教授为2017、2018级MBA学员讲授《公司治理》课程,这是管理学院首次邀请外国专家与学者授课,为后续国际化合作与交流奠定了基础。
2.从自我提升到理想情怀。会计学、高校教师,似乎都是女性占比较大的群体,而双重职业身份的叠加,再加上女儿、妻子、母亲等家庭角色的烘托,让段海艳这一路求学之路走得看似顺利实则充满挑战和艰辛。工作和事业的不平衡和矛盾随处可见,每每遇到,她就会问自己的初心是什么?为什么放弃稳定的收入、奔波千里、远离家人,自我加压,那就是要做一个行业领域里的智者、学生口碑中的师者、和谐家风下的仁者、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长者。女教授、女博士不是无欲无求、无味无趣的代名词,更是整个社会、整个教育链条里的有温度、有力度、有气度的群体和榜样。
二、办好会计专业是她不变的初心和愿景
会计专业是我院开办较早的专业,现已涵盖本科(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两个方向)、研究生(会计专业硕士)两个层次,是管理学院申报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点的重要学科支撑。但会计专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与其他经管类学科一样,诸如:专业特色不够突出,省内高校同类专业众多,各院校之间培养目标相似,课程体系雷同;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受办学资源和现实条件所限,部分定位和目标,如特色化、国际化、品牌化等,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的困难;办学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场地和资金所限,实验室建设工作尚未实现预期目标,现有的实验条件不能很好的满足专业建设和教学实践的需求。无论是作为会计系专任教师、教工党员还是后来成长为系主任、学科带头人、科研骨干,我始终清晰定位职责,主动担当主责,义不容辞全责。
1.教育教学——安身之本
博士毕业后的段海艳立刻投身于会计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正如古诗所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由于有了深厚会计学专业知识,她在教学中能够把晦涩的财务管理知识讲得生动具体,把深奥的统计理论讲得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掌握,教学成果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并多次获得河南科技大学教学优秀奖奖。段海艳连续多年担任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业导师,每年为新入校的学生讲授会计专业导论,从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未来就业等方面,为大一新生学业规划提供指导。为正在考研和准备考研的同学,从备考、进度安排、复试、调剂和心理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每年召集成功考研的学生,为学弟学师们进行经验分享,使得考研经验交流成为一种常态。
2.科学研究——成长之翼
段海艳的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管理与公司治理。先后在会计研究、管理世界、科学学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外国经济与管理、商业经济与管理、软科学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她先后获得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优秀教师,2011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U1204704/G0202)、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批准号09YJC630057)、河南省政府决策等国家和省部级多项课题,参与完成国家社科科学基金、中石油战略规划、西北电网发展战略等纵、横向课题多项。2013年获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人文社科类)支持计划项目资助,2013年申报的洛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企业管理”研究中心成功获批并成为该基地负责人。2018年获洛阳市首届优秀青年社科专家荣誉称号。
3.学科建设——终极之光
在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积极推进下,2013年河南科技大学增设了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我校首届以一本的成绩录取了61名注册会计师方向的会计学专业学生,2013年6月段海艳被任命为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上任伊始,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培养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国家会计领域水平高低的标志,我校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否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既是管理学院的大事,更是对会计系全体教师的一次考验。为此,段海艳带领全系教师组织学生座谈,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走出校园,到企业,到会计师事务所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注册会计师专业毕业生的知识和技能要求,然后对组织全系教师分析讨论,制定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重新修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计划,完成了会计专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会计专业”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实操能力,与洛阳市敬业会计师事务所、洛阳市中华会计师事务所等9家省级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共建“注册会计师人才联合培养基地”,这些举措使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生步入了有效的培养轨道,对于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实操能力,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4.学位建设——成就之梯
2013年12月在河南科技大学新增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中,在管理学院院领导支持下,段海艳组织会计系老师积极参与“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新增硕士点的申报工作,负责与组织申报书主要内容的撰写。凭借充实的材料,扎实的工作,最终在河南科技大学和河南省的激烈专业学位评审中成功胜出,为会计专业阶梯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5年9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首次招生,在首届学生的培养阶段,段海艳积极与管理学院主管领导协调,联合其他硕士导师,严把课程建设、论文撰写、实践报告等各个环节的质量。2018年6月,全国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对河南科技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进行专项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在会计系老师的配合下,带领团队全力以赴,认真准备各项评估材料,最终顺利通过。
5.人才培养——教育之源
2013年9月河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设立了“会长奖学金”。组织全省有注册会计师专业的学校的学生到郑州参加“注册会计师协会会长奖学金”的考试。时间紧、任务重,我积极组织会计系相关老师进行课程辅导,协调解决参赛的相关事宜。我校2009级学生在没有修完“审计学”课程的情况下,有10名学生荣获“第一届会长奖学金”。“注册会计师会长奖学金”的设立与成功举办,激发了注册会计师方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升与优化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招生与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参加“会长奖学金”的考试后,相关老师发现“审计学”课程开设较晚,经过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的多次协调,已对会计学“审计学”等课程的开课时间、课程设置等进行了调整,并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为后续的“会长奖学金”考试做好准备。
三、当好学生满意的教师是我坚定的追求和承诺
1.做好新时代、新青年。虽然段海艳的成长路径也是从学校到学校,但是会计学本身的学科性质和专业性质,都要求我们的学生紧跟时代、紧贴市场、紧密社会,会计专业不仅仅需要“不做假账”的职业价值观,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身正气、弘扬正能量地去干事创业,在院内外会计系之外的老师,都把会计系学生评价为“刻苦踏实、学风优良、认真勤勉、潜心治学”的典范和榜样,作为系主任和专任课教师,我感到由衷地自豪和骄傲。
2.做好会计人、职场人。会计专业价值观应该包括财富观、人才观、时间观、审美观、效益观、信息观、竞争观、利益观和真、善、美、德。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学习专业课的同时强化行业价值观教育,既是专业本身的要求,更是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课程教学、学业指导和人文关怀等一切努力,能够得到学生的认可,令段海艳备感欣慰。2016年荣获管理学院“我最喜爱的教师”。在全校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中,获管理学院组织推荐参加2018“河南最美教师”评选活动。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高校教师队伍像段海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坚守与执着。她说:“我是一只海燕,虽然有时飞翔有时回归,但飞得更高是为了更好地回归;我是一只海燕,虽然不同的天空要身披不同的装扮,但适应的同时是为了迎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