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深处的花园——重读《大浴女》
《大浴女》是作家铁凝的长篇代表作,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我于年初重读。
邂逅《大浴女》,是在2001年,恰逢高三,我们被压得像罐头一样,稍微透进一丝空气,整个人就会鼓起来。就这样,《大浴女》作为“禁书”,由一位新华书店的子弟偷带进班级,宣称该书描写爱情,而且神秘地告诉我们,该书“有点黄”,“看题目就知道了”。
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人不信。冒着被捉的危险,我像偷食禁果一样,几个晚自习竟然把20多万字的巨著囫囵吞枣。读后却感到深深的失望。不仅没有一点头绪,里面的爱情也如雾里看花,连书名我都摸不着头脑。
快20年之后,我又突然想起了它。这源于我的一个突发奇想,我已年近不惑,是否可以重读之前让我感到迷惑的文字呢?我首先想到了《大浴女》。
故事情节早已如雨后桃花,只大概记得该小说以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为背景,写女主人公曲折的情感历程,与母亲、妹妹、闺蜜、初恋相爱相杀的感情纠葛。
初读满怀兴致,与其说读内容,不如说读回忆。但读完前几章,我却几乎要放弃了。是呀,当我们兴冲冲想重温某种久违而特定的感觉时,多半是失望。
故事能看懂了,却发现已不再朦胧。讲述方式一板一眼,很难激起我进一步阅读的渴望。主人公尹小跳,儿时忍受父亲农场改造、母亲红杏出墙的孤单与羞耻,工作后拒绝了陈再的爱意、后爱上有妇之夫的艺术家,多年后无疾而终。她的妹妹尹小帆事事都要超过她、甚至抢走了她的恋人;闺蜜唐菲姿色出众、在灵与肉的出卖中玩弄人性。
我几乎要结束这次“约会”,却突然读到了唐菲的死。
“小跳,我完了,我得的是肝癌!”
当知道唐菲必定要死的时候,我的心被铁凝的笔深深地扎了一下,原本疲倦的神经开始苏醒。铁凝之前所有看似平淡的讲述,其实是在不动声色地织网,就是为了在这一刻,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把你一网打尽。
唐菲无父无母,由当医生的舅舅收养,而舅舅偷奸被捉裸着身子自绝于世,她被已婚芭蕾舞演员诱惑怀孕而终遭抛弃,出卖身体当了工人,并从正直的副厂长俞大声身上唤起对于父亲的心灵追寻,随着大潮成为交际花而私生活混乱……原来在不经意之间,铁凝已经拨动了我的心弦,唐菲已经走进了我的心里。注定要失去唐菲时,我的心是痛的,对她的同情、讨厌、理解、渴望全部涌上心头。在这一点上,铁凝的书写是细腻而耐心的。
这时候我充分体会到了阅读的快乐与悲伤。我一方面急于想知道铁凝如何安放唐菲最后的时光,从而有急于阅读的冲动;另一方面,又痛心唐菲,不舍得让她这么快地离开,从而珍惜文中她存在的每一个汉字。双语作家朱小棣在《域外闲读》中曾说,好的小说往往让你急于往下看,又让你情愿停留在当下。我深刻体会到了其中滋味。
唐菲的死对尹小跳的打击是巨大的,对于这位她曾暗示其出卖身体以帮自己谋得出版社编辑工作的闺蜜,尹小跳的感情尖刻而复杂。不管怎么样,尹小跳失去了唯一一个能和自己坦诚交流的人,也失去了整个童年。
尹小跳是愧疚的,唐菲至死仍在追寻自己的亲生父亲,并告诉她,自己从俞大声那里感受到了一种类似于父亲的感觉。而此时,俞大声已一路升迁至副省长。而这种愧疚,让尹小跳产生了一种偏执,即使俞大声已经身居高位,即使自己和他接触机会很有限,她仍然要帮已死的闺蜜完成这次生命本源的探寻。
后来俞大声视察尹小跳的出版社,而尹小跳找到机会把俞大声引导到自己办公室,让其看到自己与唐菲的合影。俞大声看到合影略显惊讶,得知这位“之前的同事”去世的消息时,竟然留下了热泪。我随着尹小跳的情感,似乎也更愿意去相信俞大声就是唐菲的亲生父亲,而不愿去质问这种相信是多么经不起推敲。我想,我又一次掉进了铁凝编织的网。
在我的好奇心被充分吊起之后,铁凝却宕开一笔,描写了尹小跳父母的战争。尹小跳的父母从来就没有真正的幸福,老来更是彼此讽刺挖苦。可其母却偏偏爱上了整容,其父“厌恶天天看到一个老怪物”。
期间尹小跳也经历了复杂的情感波折,她与陈再隐藏的旧爱被燃起,为此她痛苦结束了与艺术家的地下恋情、坚决拒绝了追求她多年的美国留学生迈克。而当陈再的妻子选择远走异国、孤独终老时,尹小跳的善良又一次被唤起,她再一次选择了成全。父母仍在争吵,而这次,尹小跳没有再厌恶。母亲终日整容,不外乎为了让她最爱的这个男人正儿八经看自己一眼。尹小跳看着父亲和母亲拌嘴,幸福地笑了。她也决定成全自己一次。命运能成全她吗?
当她终于鼓足勇气,憧憬着她和狂恋她的迈克终成眷属,并打通迈克远在德克萨斯家里的电话时,一个熟悉的声音竟让她一时语塞,那是尹小帆!
在姐俩的交锋中,尹小跳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尹小跳,“我不想阻止你和迈克结婚,但是我只觉得你有一种心态,一种想和我抢夺的心态,让你不知道究竟什么是你的真爱!”
尹小帆,“我已经和陈再通电话了,我知道你们结不成婚了,现在想和我竞争麦克的是你吧!”
此时,我已经如尹小跳一样身心俱疲。
姐俩一顿斗嘴之后,“奇怪的是,尹小跳不再像以前那么生气了。就像一个已经看到事情最终结局的人,一切要改变这结局的喜怒哀乐都用不着了。她对着话筒说,‘哎,小帆啊,我们讲和吧。我真心祝福你们’”。我五味杂陈,不知是悲凉还是解脱。
“尹小帆哭了,并不是因为别人,也不是因为生活中的所有的获得与失去。她进入了冥想,她拉着她自己的手走进了自己的心房。从前她以为她的心房像一个拳头那么大,现在她才知道她错了,她的心房幽深宽广,无边无际,她拉着她自己的手往心房深处走,一路上到处是花和花香,她终于走进了她内心深处的花园,她才知道她心中的花园是这样的,青草碧绿、花枝摇曳、溪水欢腾。”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花园的,你必须去发现开垦,拔草浇灌,当有一天,我们头顶波斯菊的时候,回望心灵,我们才会庆幸,那儿是全世界最宽阔的地方,我不曾让我至亲至爱的人们栖息在杂草之中———”
铁凝最终把笔触指向了那个谜。
几天后,俞大声打来电话,约尹小跳见面。
这时,我是怀着热切的期盼、亦或是一种挑衅,想看铁凝如何收这最后一网。
这是一次私人会谈,俞大声刚刚退休,带着自己6岁的小孙女。俞大声并不着急谈唐菲,而是讲了一个犹太人赎罪的故事。在尹小跳直接而近乎无礼的逼问下,俞大声仍泰然自若地讲着生命不可侵犯的神性和一个民族对生命的尊重。这时候,尹小跳似乎跳到了一边,是我急切地想去拷问俞大声的灵魂。
“尹小跳想试着和他提起唐菲,又一想,用意何在呢?任何人没有全力逼迫另一个人承认他们对他的臆想。”“也许俞大声今天约她见面,真的不是为了提起唐菲,就是因为读了一本与犹太人有关的书,想和她说说犹太人的事儿。”
这是一个开放式结局,小说结尾并未交代俞大声是否是唐菲的生父。而这种开放式结局却让人意犹未尽,浮想联翩。此外,铁凝通过尹小跳的形象也告诉我们:只有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去,才能走进内心深处的花园,才能有自我救赎的希望。而这种开放式的结局也许就是尹小跳内心挣扎后的放过……读罢,掩卷而思,好的作家除了能唤起读者持续阅读的欲望,在读者坚定故事朝自己预想轨道发展时,却赋予结局更多可能,从而让读者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更深刻的人性探索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