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三年作词百首,一个工科男写下的浪漫


  前不久,在南航十大杰出青年答辩会的舞台上,记者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或许你没有听过他的名字,但当你走在南航的校园里不经意间流淌在耳畔的一句歌词,那便可能出自他的笔下。
  《老地方》《成都》南航版、《我喜欢》南航版等校园金曲,均出自他的笔下,大学三年他写下近百首歌词,目前他创作作品的网络播放量已超过100W。他,便是南航十大杰青年获得者、自动化学院2016级本科生张世源。
  金曲频出,笔端流露的南航旋律入学三年,张世源写下了诸多属于南航自己的歌词,深受师生喜爱。在南航65周年校庆之际,他以歌曲献礼作词《老地方》,作为唯一一首大学校园歌曲,获得中国青年报“强国一代”词曲征集活动三等奖;为校第二十四次团代会宣传曲作词《这!就是青春》,讲述南航青年的成长故事,获中央级新媒体平台转发点赞。在每年的毕业季,他都会写下一首歌词作品,送别即将离开的学长学姐,诞生了《成都》南航版、《我喜欢》南航版等校园金曲。
  问及如何写下这些广为传唱的曲目,张世源回忆起他的创作心路,“在歌词里第一次写南航是改编《成都》时,为了把歌词写得更有南航人的代入感,我到荟萃楼、东华湖、御道街等这些有代表性的地点去观察和感受,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及了解到的南航人物,去体会校训以及御天马牧群星的南航精神。”现在,每当途径这些地方,张世源仍然会带着不同的心境,去观察和感受,记录所想所思,让他的歌词永远有新的内容,伴他一起成长。
  他的作品曾在65周年校庆、五四火炬接力、研究生毕业典礼等诸多重大场合作为南航特色曲目展演。随着作品的积累,张世源写词也从最开始单纯的创作,逐步变成了一种责任和担当。“我希望不断地去探寻发现青春之美、南航之美,用慢慢积淀下的文字去诠释其中的博大精深,为每一个南航人留下一份独特而珍贵的回忆。同时也作为一张张名片让南航情怀传播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南航。”
  突破自我,寻求创作的新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不满足于流行作品的创作,为了不断突破自己,他开始在中国传统戏曲的烟海中寻找新的天地。
  参与国家级项目“昆曲腔词关系研究”,为昆曲曲牌《八声甘州》填词,作为唯一一名本科生,他破格参加“天宫杯”研究生创新竞赛,为项目“南京白局新唱”作1500字长词《南航人物志》。作为创始人之一,他和团队成立了南航首家音乐工作室“渡口”,并将获得40万扶持资金。曾为“中国电子集团公司”创作企业歌曲,为电影《遗山》主题曲《一念》作词。
  谈起为何会喜欢上写词,张世源回忆到,高二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自己写出了第一首歌词,虽然大多内容都是模仿而来,但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写词的感觉。为了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张世源经常会看一些诗词、戏曲方面的书籍,看到好的句子,他便会摘抄下来,并仔细研究这句话为什么写得好,慢慢积累下来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全面发展,爱好、学习两不误在将自己的爱好发挥到极致的同时,作为自动化学院的本科生,张世源的成绩也丝毫没有落下。谈及如何寻找爱好与学业之间的平衡点,他这样说道:“在爱好与学业的冲突中,我有过迷惘与挫折,也经历过成绩下滑、分身乏术的苦恼。学习的时候会走神去想歌词,真正写词的时候又会担心学习。后来,我把学习和爱好清晰划分开来,无论是学习还是爱好,去做的时候就要完全投入、不带杂念。这样,两方面都比原来有了提升,自己也更有信心。”经过不断地调整,张世源的绩点突飞猛进,从之前的3.6达到上学期的4.3。学业奖学金一等奖、优秀学生奖学金二等奖、电子电路设计大赛二等奖……他多次将奖学金及科创竞赛奖项收入囊中。
  在每日的时间安排上,张世源也有自己的小技巧。他每一天晚上都会想好,第二天什么时间要做哪些事,让每一天都带着目标来过。“如果有写词的想法时,我也会提前划分出来一块相对空余的时间专门用来创作,如果超时就暂时搁置。平时,也会利用走路、吃饭等时间听一些课程和书籍给自己充电。”
  除此之外,张世源还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五四青年说、南航演说家、院际杯羽毛球赛都有他的身影。在支教的课堂上,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带藏区孩子们从《虫儿飞》初涉诗词之美。他说:“藏区的孩子们汉语基础不是很好,识字不多,普通话也不流利。但我想中华诗词的美是超出文字表达桎梏、回归到人内心感受的艺术。在支教过程中,我为他们解读诗句里面的情感,告诉他们欣赏世界、感知世界的方式,让他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美;去寻找一个自己拥有足够热情去努力经营的爱好,通过它去结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使你的生活丰富而轻松,令自己更加自信、快乐,成为人群中那束不一样的烟火!”
  大学三年,南航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化作了他笔下的一阙阙词,谱成一曲曲歌,最终传入万人耳,他以一杆笔在南航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
霁虹桥如一抹霁虹的辉煌春秋亭有多少春秋的沧桑一段岁月涌起一段过往冲刷出记忆深处的南航风把书页向前翻风吹樱花向下散在雨天不用撑起雨伞悠悠然兜兜转———《老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