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喜欢那个叫阿炳的瞎子, 亦喜欢他的二胡独奏 《二泉映月》 。
《二泉映月》 , 多美的名字啊!美得充满诗情, 美得充满画意, 美得那么柔和, 美得那么雅致。你看, 有泉, 有月, 泉水叮叮咚咚, 清清泠泠地流淌, 月光皎洁温和, 轻轻地普照。于是, 清泠的泉水映照着皎洁的月, 皎洁的月普照着清泠的泉水, 于是,一幅优美的泉水映月图便浮现在了人们面前。
多么美的一幅画卷啊!可惜, 那个叫阿炳的人, 他却是个瞎子, 他无法看到这么美的图画。老天对他实在是不公, 三岁那年不幸丧母, 人到中年又疾病缠身, 之后又双目失明……然而, 他虽历经磨难与沧桑,他的眼虽瞎, 可是, 他的心是坚强的, 他的灵魂是清明澄澈的, 他的思想是 “桀骜不驯” 的。
你看, 他, 一个人, 端坐于惠山庭上, 山上的那泓二泉, 静静地流淌。此时, 正值月夜, 皎洁的月光斜斜地照射下来, 照在惠山上, 照在二泉里, 也照在阿炳的身上。泉水虽静, 月光虽柔, 可他却听得真切, 触摸得清晰。于是, 他左手把琴, 右手拉弓, 只听一声长长的 “咿呀” 声响起, 如泉水击石发出的低沉之声, 又如哀怨妇人的哭诉。这时, 宁静夜醒了, 惠山醒了, 月光也醒了, 它们纷纷侧耳倾听, 听那个瞎眼阿炳用胡琴奏出的乐曲。
随着阿炳手的抖动, 那把胡琴, 那阵旋律, 顿时变了样: 一阵高, 一阵低, 一阵急,一阵缓, 一阵疏远, 一阵密集, 一阵欢快, 一阵哀怨……那旋律似乎在诉说着阿炳内心的经历: 高兴的, 痛苦的, 美好的, 丑陋的……都在这深夜里, 在惠山上, 在二泉边,在月光下, 一吐为快。于是, 那山, 那泉, 那月, 静静地聆听着。
夜深了, 随着一声绵长的 “嘀嗒” 声渐行渐远, 渐行渐弱, 直到消失在这个月夜里, 他的心事也已诉说完毕, 他笑了, 笑得那么甜蜜, 笑得那么从容, 笑得那么天真无邪。那些苦难, 那些悲痛, 都在他的旋律中, 在他的笑声中变淡了, 甚至消失了。
这让我想起了 《命若琴弦》 里那个以说书为生的瞎眼老者, 为了鼓励小瞎子好好活下去, 他终日拿着一把三弦琴, 带着小瞎子跋山涉水地弹奏, 他既是弹奏生命的苦难, 又是弹奏自己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其实, 阿炳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命运的不公接二连三地降临在他头上, 然而, 他手握胡琴细细地弹奏, 他要把自己的苦难诉诸胡琴, 亦要把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流淌在胡琴之中。
阿炳是个瞎子, 可他的心不瞎, 他的灵魂不瞎, 他的思想也不瞎, 他用他的胡琴,轻轻地弹奏着一个曲子, 那曲子里有他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有他对生命无尽的热爱,听着那首曲子, 我似乎看见, 二泉里, 不仅映着皎洁的月, 更映着一颗清明澄澈的心,很美! 林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