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来校进行评估

我校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推出人才强校战略

力学工程实验中心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我校3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八届世界校友代表大会在天津和北京召开

全校掀起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八次党代会精神高潮

我校在第十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突破

25教学楼获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 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第八次党员代表大会于11月1日至3日隆重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天津大学第七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中共天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共产党天津大学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大会提出了今后5年学校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八届一次全会选举刘建平为党委书记,杨贤金、于立军、邢敏为副书记。
◆ 10月14—19日,以杨叔子院士为组长的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来校进行评估,经过为期一周的考察、听课、座谈和走访等,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我校成人高等教育工作于12月14—16日通过了天津市教委评估,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 12月27—29日,我校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制定了《天津大学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纲要》;年初完善了首次套改后的工资管理制度;年底出台了新的《天津大学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
◆年初,教育部组织实施天津大学行政副职整体换届工作,胡小唐、于立军、钟登华、余建星、冯亚青、舒歌群为副校长。10月,教育部任命刘东志为副校长,于立军不再担任副校长。12月,教育部党组任命杨贤金为天津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
◆ 5月,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作客我校“北洋大讲堂”,作了题为《音乐·艺术·人生》的讲座;4月,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来我校调研。
◆ 我校7个一级学科和8个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和技术经济及管理2个二级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今年公开的2006年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位居全国第1,光学工程学科位居全国第2,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分别位居第5、第6、第8、第10;新增了化学、工商管理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我校完成了“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中期检查并开展“211工程”三期建设准备工作。
◆ 1篇学位论文获200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论文获“第一届中国百篇最具影响优秀国内学术论文”;9名工程硕士获得全国“作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天津大学接收西部高校研究生访学项目”被批准为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
◆王静康教授牵头的化学工程和郁道银教授牵头的光学与光电子技术两个教学团队被确定为国家级教学团队;6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力学工程实验中心被批准成为2007年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种教材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我校2个教学团队、4个专业、10个实验区、1门课程、137本教材获得国家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立项。
◆ 我校列入了中国工程院和教育部10所工程教育改革试点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 我校精仪学院靳世久教授主持完成的“原油管道泄漏检测与定位技术”项目及由石化中心参与完成的“年产20万吨聚酯四釜流程工艺和装备研发暨国产化聚酯装置系列化”等3项成果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苏万华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973计划”项目“均质压燃低温燃烧新一代内燃机燃烧技术的基础研究”又获3000万元经费资助;新增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我校参加国家四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之一——新一代煤(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评估中成绩优秀,实现了我校重点实验室评优零的突破。
◆ 2007年我校科技总经费 5.1856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 13%,其中纵向科技经费 11737.62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9%,横向科技经费15969.18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13.6%;2007年我校有115项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总经费4495万元,比2006年增加了5.1%;2006年度发表论文:SCI收录论文1005篇,EI收录论文 1653篇,ISTP收录论文 550篇,国内论文3511篇,分别名列全国高校第13、第5、第12、第13,其中 SCI论文增长了6.9%,EI论文增长了1.4%,ISTP论文增长了 4.2%,国内论文增长了3.9%,论文总计6719篇,比2005年增长了3.7%,居全国高校第8。
◆ 9月,“中国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中国木板年画研究基地”落户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10月,“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召开。
◆化工学院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叶声华院士获得 200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姜恩永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郁道银、元英进教授获“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冯亚青教授获中国十大女杰提名奖;夏长亮教授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练继建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4位教授增选为“长江学者”,15人入选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田宜灵教授和何春年同学分获“宝钢优秀教师特等奖”和“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
◆我校第一个海外孔子学院在斯洛伐克共和国斯洛伐克技术大学揭牌;与国外11所大学新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英国肯特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按照“3+1”、“3+1+1”的模式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毕业生可获得两个学校的本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96名学生入选“2007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 “2007年海外名师引进计划”获批首批试点项目;聘请Ralston等4位著名学者为名誉教授;“内燃动力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项目获“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2008年度立项批准;“国家创新引智基地效益评估体系研究”项目获得国家外专局立项批准。
◆“天津大学(北洋大学)第八届世界校友代表大会”于8月23—26日在天津和北京隆重召开,千余名世界各地校友代表参加了大会,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大会产生了新一届校友总会领导机构,刘建平书记任总会会长;学校媒体对奥运建设精英校友进行了重点宣传。建筑学院隆重举行了建院70周年庆典。
◆ 5月,“北洋励学金”计划启动,至年底已筹集资金近200万元;6月,津门书画名家参加的扶困助学活动在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举行,65位书画名家来到现场捐赠珍藏之作;“校园金秋助学”活动全面启动。
◆ 王静康院士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9月,出席了党的十七大;校党委书记刘建平列席了党的十七大。
◆ 9月至 12月,全校各单位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掀起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高潮;4月,我校隆重召开纪念周恩来总理视察天津大学50周年座谈会;12月,举办系列活动隆重纪念张太雷烈士牺牲80周年。
◆ 学校于2007年新出台了与构建惩防体系相关的制度25项,形成了由84项制度组成的《天津大学落实〈实施纲要>制度建设文件汇编》。
◆ 我校获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作品分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化工学院学生代表队获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iGEM)总决赛金牌;我校游泳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历史性突破,获10金、5银、10铜,并取得校长杯;在“第二届全国高校百佳网站网络评选”中,“天外天网站”、“天大求实 BBS”、“天外天新闻网”分别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服务网站、十佳BBS站、十佳新闻网。
◆ 学校成立了人文社科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中心和天津大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恢复了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处级建制。
◆2007年我校自筹经费购置了天津师范大学六里台校区67.8亩土地及地上建筑物,以调整校园布局、优化校园环境、拓展办学空间、改善教职工工作生活条件,有关手续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 1月至7月,我校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对仪器设备、房屋建筑、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对外投资及无形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对全校所有纳入管理范围的资金项目进行支出科目额度控制,部分财务核算体系开全国高校先河。
◆ 第25教学楼获2007年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建筑面积为5688平方米的学生第五食堂5月竣工交付使用。
◆ 我校完成了甲、乙字楼拆迁工作,校内成片住房拆迁工作基本结束;部分教职工“增独”集资工作和第四轮(独单)住房集资工作完成,历时三年的集资建房工作结束;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天津大学教职工住房货币分配实施细则》,住房货币分配工作正式启动。
◆ 学校完成了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一期建设工程;35KV电站增容改造工程结束,用电容量翻番;电力维修管理中心通过了ISO9001押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进入 CSSCI来源期刊行列;我校出版社列入全国首批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一书获中国出版者工作协会颁发的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 穴本报编辑部征集撰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