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24日,是我28岁生日。也正是这一天,我正式到连河村报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那天中午在村委会吃饭,听到一位村干部和镇里的工作人员聊天:这次派来的大学生村官还是位女同志,是下来“镀金”的吧?当时,我没作声,但我心里却有一种声音:“镀金”算什么,我要“炼真金”,带着连河村“点石成金”!
在一次村“两委”成员会议上,我请大家讨论村里农业生产方面有什么短板,结果大家都说,村里沟渠需要清淤,老化的机耕桥需要修建,否则将影响即将到来的夏季生产。经过一个多星期实地走访,我亲眼目睹了沟渠堵塞和机耕桥老化的现状,意识到了问题的紧迫性。但是如何在较短时间内成功申请到项目而不耽误生产呢?在随后帮扶单位领导的调研中,我动起了“小心思”,带着他们走破塘、过旧桥,现场反映问题。当天水务部门、农业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现场召开协调会,村里在最短时间内申请到了项目资金,全村45.6公里沟渠清淤项目于去年8月初完成,机耕桥新建项目也排上了计划,还给村里落实了245盏路灯指标,这让大伙兴奋不已。
但是,当245盏路灯指标到镇后,镇里提出要我们“让”出145盏给其他村。得知消息时,已是傍晚时分,我当即决定用测算数据说服镇领导。随后,我和村委会主任一道,带上大卷尺,骑着电动车,备着手电筒,认真测量了全村需要安装路灯的主干道、交通盲点、生活集中区等路段的长度,并熬夜计算出所需路灯的数量,这个数字确实超过245盏。第二天一早,我们带着标注了具体路段长度、所需路灯数量、安装理由的表格赶到镇里,希望镇领导从连河村水多、塘多的实际出发,减少村民出行的安全隐患,满足老百姓多年来对安装路灯的期盼。数据是有说服力的,最终,镇里给了我们220盏路灯指标。
我在这些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原以为只有自己体会,没想到就连平时看起来并不“细腻”的村干部,也都看在了眼里。
安装路灯的当天中午,大家在村委会里吃饭的时候,一位村干部突然端起茶杯,走到我跟前说:“赵书记,我以茶代酒敬你一杯,感谢你为连河村做的事、跑的路”。令我欣慰的是,说这句话的村干部,正是当初认为我只是来“镀金”的那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