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石加东 图片设计/思维 一璇
本报讯 5月19日,清华大学一年一度的校园开放日暨招生信息交流会举行。今年的开放日,清华为考生和家长准备了丰厚的信息“大礼包”———他们不仅有机会全面了解清华的招生政策和人才培养情况,与各大类进行面对面咨询,也可以走进开放的逸夫图书馆、人文社科图书馆、李文正图书馆、校史馆等,感悟清华大学的百年积淀,还可以通过学生艺术团的表演、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领略清华学子的精神风貌。
招生信息交流会上,副校长、教务长杨斌以“选择清华,成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人”为题,向考生和家长们介绍了清华的历史传统以及近年来在科研工作、学科建设、本科教育教学、国际化、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杨斌表示,“肩负使命、追求卓越”这八个字很好地阐释了清华大学人才培养的定位,也很好地刻画出了清华培养出的人才的特点———既要有才更要有德,既讲究品格也讲究能力。清华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成大事业”一直是清华学子的担当和抱负。
“在我看来,大学阶段最重要的是‘成人’‘成才’和’成群’。其中,‘成群’应该是最重要的教育成果,这一成果与学校密切相关。”杨斌说,选择清华,就选择了世界一流的学习生活体验,也选择了世界一流的校友群体。不论是开放交流时间、二学位和辅修学科、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和国际交流项目,还是各种文艺活动、体育运动,都能够让学生在清华获得全面、自主的发展。最后,杨斌向考生和家长发出邀约:107年的清华正芳华,我们等你来!清华会将全部精力放在人才培养上,让孩子们都成长为对家庭有爱、对社会有责任感的人才。
副教务长、国际教育办公室主任高虹,教务处副处长苏芃,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北京招生组组长朱玉杰分别介绍了清华国际教育、大类培养、就业工作、在京招生政策等方面的情况。
招生信息交流会前,本科招生办公室主任刘震向新闻媒体通报了清华2018年招生政策的亮点和变化,并与媒体记者就清华今年在京统招计划、新高考改革的落地推进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当天下午,6个分会场在第一教学楼、第二教学楼、西阶梯教室同步开启,除艺术类之外的15个大类分别宣讲学科实力并介绍专业情况。来自教学一线的名师教授向家长和考生们详细介绍各自大类的培养特色、学科优势、学生发展等情况,欢迎考生报考清华。
此外,各院系、北京招生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国际教育办公室、学生处、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等单位还安排了专门教师和志愿者,开放日全天不间断为考生和家长提供面对面咨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约30所兄弟高校也参加了开放日咨询活动。(本科生招办)
■相关链接
清华2018年本科招生新变化盘点
●平稳推进大类改革,部分专业方向微调
医学院医学实验班不再放在化生类招生,而是进入临床医学类招生;工程物理系的能源实验班和核工程与核技术,不再放在能源类招生,而是整体进入数理类招生;人文与社会类的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方向细化为国际新闻传播和融媒体传播等。对大类改革进一步优化,一方面是为了推进学校的综合改革,另一方面也兼顾了院系人才培养的需求。
●新增“丘成桐数学英才班”,拟招收不超过15人
符合条件的普通高中二年级在读学生及三年级应届毕业生均可报名,2018年拟招收不超过15人。数学英才班由丘成桐先生担任首席教授,依托清华数学系和数学科学中心的一流数学师资和全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同时,也将遵循青少年心智成长规律制定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实施学业导师和生活发展导师的双导师制,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医学实验班招生名额将增加
在学校医科发展的总体框架下,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的招生名额将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学校希望通过各项举措,不断完善清华大学八年制国际化医学生培养方案,为国家培养更多面向未来医疗体系和健康事业的领军人才。
●用教育扶贫攻坚,多渠道保障寒门学子圆梦清华
2018年,清华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坚持“招生助力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力促教育公平”的理念,通过“自强计划”和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等举措,保障寒门学子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圆梦清华。同时,清华还继续推进iTsinghua学堂系列巡讲活动,活动推出两年来,已经在全国约250所中学举办了近400场讲座。最近,iTs-inghua学堂还深入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用教育扶贫攻坚,点燃这些地区孩子们的希望。
(本科生招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