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杭州杨梅岭一位相识多年的茶农,给我发来一张茶树嫩叶的照片,说再有20 多天就可以去他家喝茶了。看日历,那时离清明还有一个月左右。这就是大家所谓的“明前茶”了吧。今天就说说喝茶与养心之间的事情。
我国历史悠久,国人谈论事情时总喜欢夹带一些历史情怀。说到喝茶,必从“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开始,来说明喝茶的源头与功效。其实不必,在我看来,喝茶是中华农耕文明下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民间的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反而更贴近真实生活。
说到喝茶,不得不提《红楼梦》。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小说,这本书对喝茶予以了生动的描述。如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贾母带着刘姥姥等一行人来到妙玉的栊翠庵。妙玉将茶献上时,贾母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而到了晴雯被逐出大观园,寄居兄嫂家中那回,宝玉偷偷前往看望她,晴雯口渴,还请宝玉为她倒碗茶喝。从这两处情节,不难看出,不管是侯门富贵的贾母,还是境遇凄凉的晴雯,生活中都要喝茶。
古人认为喝茶与养心之间有着莫大的关系,泡茶和品茶就是一个让身心慢下来的过程。
喝茶,先要煮水,水好后,将茶叶投放下去。茶汤出来后,还要稍等片刻,待茶水温度合适,恰可入口。因此,喝茶急不得,保持心态的平和方能饮一壶好茶。
中国人品茶,与西方人注重感官刺激的品饮方式不同,更注重在品茶过程中产生的个人独特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细细品味每一种茶的过程,自然就成为养心的过程。
此外,茶也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的饮品。茶叶中含有许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比如其中的氨基酸具有镇定的作用,咖啡碱可以提神,所以有时候我们喝完茶会有疲劳感减轻的效果。唐代医学家陈藏器曾经说过:“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乃万病之药。”这里的“ 病”在古代的意思是指“ 未病”。适度饮茶不仅可以预防和减轻很多疾病,还可以调理身体,提高免疫力。持之以恒地享用茶水,于身心健康皆有裨益。
那么,喝茶的本意究竟何在?
周作人论喝茶,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喝茶正需这种心态才能觉出其中的味道。若先抱定了明确的目的而去,或为珍惜名贵,或为长寿延年,反难遂愿。喝茶,随意一些才好。
电视里常常播的一些茶叶广告,让人觉得喝茶乃一种神圣的仪式,精致虽有,却可能远离了喝茶的本意。再说本文开始时提的“ 明前茶”,其之所以珍贵,只是因为清明前天气尚冷,能采摘的茶叶少之又少,物以稀为贵罢了。现在的一些龙井茶园,已将很多陈年老茶树换成了新培育的早熟龙井,清明前即可大量采摘。如果我们还定要汲汲于明前茶的名号,便是过于拘泥了。
与其说喝茶有利于健康,倒不如说品茶过程中平和的心态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春日里,选个周末,携家人一起,慢慢喝一碗茶吧。
(作者为我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