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三年青春洒热血 我与母校共成长


  2013年9月4日,我坐了6个小时硬座火车从河北来到郑州,随后坐着学校的迎新专车来到了北三环上的文化路英才街6号———中州大学。
  到达学校之后已是晚上,小吃街上人声鼎沸,迎新的学长学姐很热情,我呆呆望着在霓虹灯闪烁下学校的门口,不知道接下来迎接我的将是什么。
  之后,我成了中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一名大一新生,我的大学生活,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那时,年少的稚气与傲气在我身上展露无遗。入学不到一周,我嫌弃学校没有高大漂亮的教学楼,没有恢弘大气的图书馆。上课也是漫不经心,作业马马虎虎,整个人精神状态十分涣散,心里想着:这样的日子过一日就是一日罢了,谁敢想以后。
  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跟我进行了一次影响深远的谈心。老师说:人这一生,是必须要做出点什么的。目前阶段,就我来说,我的任务是把你们教好,争取评为优秀教师。就学校来说,下一步的目标是全面筹备升本工作,那么你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呢,如果你日日如此,你有没有想过毕业后做什么呢?
  老师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低头不说话,因为我知道,以我现在这个状态,我什么也做不成,我也成为不了我想要成为的人。
  之后我重新进行了自我定位,并找准努力的方向:老师说学校在为升级为本科院校做准备,那我也要参加专升本考试成为一名本科生。我大学三年的计划是:大一大二阶段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并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培养爱好。大三阶段参加实习,随后参加专升本考试。
  其实那时候心里还有一个梦想,我想考研。但那时候的我觉得这个梦想真的是太遥远了,我只是把考研这个梦想小心的搁置在心里的一个小角落,不敢对任何人谈起,只是想扎扎实实做好目前的事。
  老师在课上也经常给我们讲学校升本的事情,讲目前升本评估工作的形势,讲升本学校排名竞争激烈程度以及我校师生为升本所做的努力,每到这时候我的心也在突突直跳,放佛自己与中大有了一个秘密约定,我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拼尽全力。学校对我说:好好学习,争取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我对中大鼓励:一起努力,我们都有一个本科梦。
  好像从我做决定的那一刻起,学校和我一起在悄悄的努力,早日实现我们的“本科梦”。
  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图书馆我跑得越来越勤,单词书背完了一本又一本,一次次参加各种比赛并获得佳绩,放佛距离自己心中的梦想也愈来愈近:2014年10月荣获国家奖学金;2015年10月荣获励志奖学金;2016年获“武隆杯”英语导游大赛一等奖,赛后一鼓作气,在老师的帮助下考取了国家导游资格证书;2016年7月如愿被理想的本科学校录取。
  一项项成绩的取得与学校提供给我的平台是分不开的,与我的老师,同学给予我的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与此同时,学校召开升本工作会议也越来越频繁,校园建设越来越好,一次次在教学评估中斩获佳绩,学校的好事也一件件传来,2015年10月16日,国家教育部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专家投票,我校高票通过,几代人的“升本梦”终于实现。
  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关于同意建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的函》中明确,同意在中州大学基础上建立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时间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我把我的努力、激情与梦想都交给时间,中大把她的执着,拼搏与向上的姿态也交给时间。三年青春洒热血,三年后,我如愿被心中理想的本科学校录取,成为一名本科生;三年凤凰浴火重生,中大华丽转身,成功跻身本科院校之林。
  2016年5月16日,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正式揭碑,在揭碑后的12天,2016年5月28日,我荣获“中州大学第十五届十佳大学生”。那一刻,感觉我与她是那么的亲近,在这一刻,我与中大尽情拥抱,互道恭喜。我与中大,放佛是并肩作战的伙伴,又像是彼此可以诉说心事的密友,彼此鼓励,一起前进。
  在“十佳大学生”的校长款待宴上,校长毛杰(现任河南省教育厅副厅长)对我们说:你们既是最后一届中大的学生,也是第一届郑工的学生。学校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今年升本成功。希望大家毕业后带着“修德、敏学、笃行、拓新”的校训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是啊,峥嵘升本路,师生齐努力,终于在2016年的夏天迎来了丰硕成果。不管是昔日的中大,还是今日的郑工,我的青春岁月都是在这里度过,我所有成绩的取得都与学校和老师密不可分。
  忘不了,夜深赶稿的记者团,忘不了运动会上大家齐心协力赶新闻稿的热情,忘不了一次次的例会和聚餐的欢笑场面;忘不了每天吃着包子过天桥上课闻一路桂花香的经历;忘不了在学校草坪嬉闹欢笑的场景,忘不了老师为了我的比赛一次次修改演讲稿的场景。
  2016年,带着郑工的期望,我来到了本科学校继续深造。郑工也以愈加蓬勃的姿态继续取得新的成绩。
  我们依然坚守着彼此的约定:要越来越好!
  2016年至2019年这三年里,我升本,考研,一路顺风顺水。在这三年里,郑工校园建设越来越好,目前已经建成了25个本科专业,四个校区协同发展,生源质量年年提高。曾经嫌弃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没有恢弘大气的图书馆,现如今金河校区的图书馆拔地而起,宽敞明亮,学校图书馆馆藏纸介质图书160.727万册,为同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
  在我与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不见面的三年里,仿佛多年好友,不需要多言,你一个眼神,我也可以理会。我与母校虽在不同的轨道上,但我们都不忘最初的梦想,各自努力。
  不管我以后走到哪里,我知道,我的根在郑工,我永远属于这里,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本科毕业后没有回家,我依然选择在郑州读研。这是我在郑州的第七个年头,不管我遇到什么困难也喜欢跟之前的老师诉说心事,老师也会跟我讲目前郑工的情况,这时候心里总感觉到稳稳的踏实,知道背后一直有母校在无声陪伴着我、鼓励着我。星光不负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想对学弟学妹说:找一个目标,坚定地努力,不畏首畏尾,不左顾右盼,你只管努力,其他的交给时间就好了。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我与郑工,一起经历过拼搏,也一起分享过喜悦,一起患难过,一起努力过。等我长成苍天模样,郑工的明天也一定愈加辉煌。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相信通过每一位郑工人的努力,郑工的明天一定灿如千阳。
  岳元,女,郑州工程技术学院2016届毕业生,现就读于郑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