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位教授和一项奖学金


  2018年11月29日,第五届许仰民奖学金颁发仪式举行,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等院系10名新生从学校领导和许仰民亲属手中接过了2000元的奖金,他们按捺不住激动,纷纷表示,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把许仰民先生的精神传承下去,回报社会,回报人民。
  许仰民,是文学院汉语教研室原主任、教授,信阳市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信阳市委原主委。2013年春,许仰民先生因病逝世。作为文学院的一名老教授,也是因袭学校的惯例,许仰民先生的后事由文学院牵头办理。当时我是文学院的书记兼院长,具体事宜自然需要我统筹。
  许仰民先生是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第一代教师,是学校的拓荒者、奠基者之一,也是我老师辈的先生。许先生主讲《古代汉语》,虽然我们开《古代汉语》课时,先生正在中山大学进修,没有能够给我们直接授课,但他仍然是我们尊敬的一代师长。后来,我毕业留校工作,因工作关系,或者有时候回中文系看书,与许先生有一些接触。特别是又回文学院任职之后,对许先生的了解就更多一些。许先生原在信阳高中、信阳卫生学校教书,调入信阳师院后一直从事《古代汉语》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我没有亲临其境地聆听许先生的课,但我知道,许先生是老师辈一代学人中非常勤奋的一位师者。先生性格开朗,有诲人不倦的遗风和执着,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亦师亦友,故许多他教过的学生还保持着与先生的密切联系;先生在学术上坚持不懈,孜孜以求,主要学术方向为中国古代汉语研究,成果颇丰,在该领域有重要影响,专著《古汉语语法》被译成日文、韩文,成为研究生教育重要的参考书;同时,先生在文字、训诂、音韵、方言、修辞等方面多有涉猎,也有一定成果和影响。特别是后来许先生做了信阳市民盟的主委,担任了信阳市政协副主席,参与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先生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学术研究,执着地在自己的学术领域耕耘,直到生病住院,甚至是辞世前,这种对学术的信仰和追求,着实令人敬佩。
  在与许先生亲属协商后事事宜时,我征询先生夫人和儿女,先生生前有什么交待和嘱咐?先生的亲属郑重告诉我:先生弥留之际主要交待了两件事,一是希望把自己的回忆录付梓出版,让后来人了解,一个农家子弟如何通过艰辛努力成长为大学教授的;二是将自己平生积蓄拿出20万,设立许仰民奖学金,奖励资助那些家境贫寒、刻苦努力的青年学子。先生的女儿许东黎和儿子许东飞跟我说,回忆录先生已经完成,将由先生的老学生帮助修改整理出版,不再烦劳文学院;许仰民奖学金需要文学院配合,因为许先生交待,这个奖学金主要奖励文学院的学生,怎样选、怎么奖,还需要文学院拟出个方案和办法。我回应,先把许先生的后事处理好,让先生入土为安,之后,文学院先拟定一个草案,交由他们斟酌,再由双方一起协商确定。他们认同我的意见。
  2013年暑期,在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任党委书记的许东黎回到信阳,趁此机会,我把文学院拟定的草案与许先生的亲属一起审定,在充分吸取了他们的意见后,许仰民奖学金的基本方案确定下来,将许仰民先生捐赠的20万元人民币作为本金,每年把收益部分拿出来,其亲属筹措补够2万元,奖励文学院1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文学院根据许先生的遗愿,制定评选办法,按程序组织公开公正申报评选。先生亲属提出,首届奖学金颁发拟在先生回忆录出版之际举行。
  2014年5月5日,是许先生逝世一周年的日子,首届许仰民奖学金颁发暨许仰民回忆录出版发行仪式在文学院举行,学校领导、许仰民先生亲属、文学院受奖学生和其他师生代表出席。我主持仪式,许东黎介绍了许仰民先生生平及设立许仰民奖学金的初衷,校领导与许先生亲属一起为获奖学生颁发每人2000元奖金,校领导高度评价了许仰民教授设立奖学金的善举,认为将极大激励广大青年学生发愤图强,成长成才。之后是《许仰民回忆录》发放和座谈。不巧的是,那天中午,我年届88岁的老父亲在老家去世,得到消息后,本该立刻返乡,但奖学金的颁奖仪式已安排在当天下午,前后都是我经手的,我如果不在,就可能延迟举行。我只能隐忍着悲痛,保持平静如常,按预期进行。主要议程基本完成,我才向到会的校领导请假,并向许先生亲属说明情况,他们都十分吃惊,让我赶快离会回家奔丧。
  翌年,第二届许仰民奖学金发放在10月举行,正好赶在新生入学不久,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及时对接帮助,能够起到雪中送炭之效。第二届受资助的仍然是文学院学生。后来,许先生的亲属提出扩大受资助学生的范围的意见,以文学院学生为主,扩大到其他文科院系,与我们沟通,我们尊重许先生及其亲属的意愿。之后,每年仍然奖励资助10名学生,其中文学院3名,其他学院7名。同时,由于奖励资助扩大到学校多个学院,这项奖项自然转交到学校校友办(发展基金会),由他们牵头组织,文学院以许先生原工作单位和受资助学生的学院参与。
  但是,无论是奖励资助文学院的学生,还是多个学院的学生,许仰民奖学金的作用和意义都超越了奖项本身。许仰民先生原也是农家子弟,早年家境困顿,在求学成长的人生历程中,也得到过善良人的帮助,给他注入了莫大的奋斗动力。先生从教50年,深知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都需要给予帮助,特别是那些家境不好、有特殊困难的青少年,在需要帮助之时伸出援手,就等于给他们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先生仅仅是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一辈子也是靠工薪生活,并无巨额积蓄,但弥留之际不是想着把这些积蓄补贴亲人,让他们的生活更优渥一些,而是资助那些家庭困难的青年学生,从中可以看出先生超越凡俗、善良的精神境界,让人深深景仰!据了解,受到奖励资助的学生从许先生身上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动力,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第一届受资助者已经学有所成,走向社会,奉献社会,这是对许仰民先生的最大回报!
  (作者系文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