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日, 学校组织开展了2018年校级卓越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 评出李卫真、 陈斌、 邱勇、 朱克西、 吴晓敏、 王云燕、 朱永平等7名校级卓越教学名师。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 一如既往地为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而努力工作, 取得更大的成绩。广大教师要以卓越教学名师为榜样, 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强化“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的职业品德修养, 为提高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办学质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李卫真 女, 硕士, 教授, 动物医学院教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生理生化分会理事。担任本科生 《动物生物化学》 《动物生物化学实验》 和研究生 《高级动物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等课程的教学任务。
获省级教学比赛三等奖1项, 校级教学比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项; 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和校级优秀课程等7项教改项目, 参加国家级、 省级和校级教改项目8项。指导13名本科生完成毕业论文, 4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奖; 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基金项目9项; 所指导的研究生彭洁同学获2016年度 “有勇奖学金”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省基金项目和教育厅基金项目各1项, 参加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 连续四年主持 “三区”科技项目。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 (排名第7) 、 云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 (排名第5和第8)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其中以第一作者或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 ; 副主编专著2部, 参编2部; 获授权专利1项, 参与22项。曾获师德先进个人、 红云红河园丁奖、 省级和校级先进女职工等荣誉称号, 被聘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
从教心得教师应该为人师表, 以德为先, 具备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高校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广阔的知识面, 做到旁征博引, 举一反三, 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力求创新, 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 灵活采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科研教育相融合, 把研究成果带入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教书育人相结合, 把教书育人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
名言: 踏实做人, 敬业爱生, 务实创新, 用心教学, 教研相长, 追求卓越。
寄语: 希望同学们珍惜大学生活, 立德为本,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勤奋好学, 勇于创新, 学思结合, 知行合一, 全面发展, 为明天的成功夯实今天的基础。
陈斌 男, 博士,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书记。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 省植物保护学会理事、 省昆虫学会理事。担任本科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作物病虫害控制》 《农业昆虫学》 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科技厅、 教育厅科研、 省农开办等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973科技计划、 国家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5)、 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 (排名第5) 、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排名第4)、 省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1项 (排名第11) 、 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排名第2)、 全国发明成果展览会银奖 (排名第2) 、 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排名第7)。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级 “质量工程” 项目13项; 获国家大学生 “挑战杯” 科技作品竞赛 “优秀指导教师” 。指导国家和省级本科生创新项目8项, 指导学生获国家级 “挑战杯” 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 全国植物生产类创新训练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 二等奖2项、 三等奖1项。发表
学术论文90余篇, 其中SCI 收录 8 篇。主编和副主编出版教材和专著8部; 获专利12项。
从教心得从教容易为师难,要做一名优秀的大学教师,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用心” , 即要用耐心来引导学生, 用耐心对待教育的每个环节, 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其次, 要细心地去对待每件事, 只有抓住了每一个细节, 才能实现细节的积累, 才能兑现成功。
第二, “用情” , 教师是一种职业, 除具备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外, 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情感, 即要用感情去对待每位学生和每件事情; 同时, 要用真情去对待传道、 授业和解惑, 做好每项工作。
第三, “用行” , 要 “授人以鱼” , 更要“授人以渔” 。一方面, 要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获得毕业后立足社会及继续教育的必要技能。同时, 还要以实际行动来来影响学生和引导学生, 不要做讲话的巨人、 行动的矮子。比如, 要根据学生、 学校及专业特点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名言: 没有最好, 但有更好!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师应以寻找和追求更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同学, 让每一个人实现“天生我才必有用” 。
寄语: 只有抓住今天,正视今天、 笑对今天,才能抓住人生的真谛。无限的昨天都以今天为归宿, 无限的明天也以今天为起点; 被耽误的昨天也只有通过今天才能夺回, 美好的明天也只能通过今天的奋斗变成现实。
邱勇 男, 教授, 水利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主任,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负责人, 农业水工建筑硕士点点长。任 2018-2022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学校首届教学导师。担任 《水工建筑物》 、 《水力学》 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教学过程中,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同时, 注重生产、 科研和教学的有机联系。搭建 “本硕协同” 开放式学习平台, 团队创新氛围及协作精神均十分浓厚。完成了近20项云南省在建水库工程泄水建筑物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指导本科生成功申报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课题4项、校级科技创新课题十余项。依托课题研究, 指导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全国高等学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校教学成果奖5项; 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近50篇; 指导本科生获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10余项。
从教心得“学高为师, 德正为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既要教书, 更要育人。
1.热爱教育事业、 严格要求自己热爱祖国, 热爱学校, 爱岗敬业;为人师表, 教风端正, 治学严谨, 践行“以学生为中心” 的育人理念。
2.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教师一定要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用真诚拥抱每一位同学, 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 严以律己, 为人师表, 做好学生的榜样。凡是要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并且努力做得更好。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给予尊重和充分的信任,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氛围, 以人格的力量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努力传道、 授业、 解惑教师要重视自身学习, 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 及时了解学术动态, 立足学科前沿, 引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最终达成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同步提高。
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产、 学、 研相结合, 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及行业要求, 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专门人才, 培养有知识、 有技能、有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名言: 教师是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我为自己是一名大学教师而自豪!自珍、 自爱、 踏实做事, 精心传授是我永恒的追求!
王云燕 女, 教授, 外语学院教师, 硕士生导师。承担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综合英语、 高级英语、 英语语言学、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与指导、 汉英翻译等课程, 讲授过本、 专科、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等层次的英语课程。
主持科研项目8项, 参家国家、 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 出版专著1部, 参编词典1部, 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规划教材2部, 副主编十一五、 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 发表学术论文35篇, 其中第一作者28篇, 核心6篇; 获省级教学科研成果奖1项, 校级科研成果奖1项 (排名第2) , 校级一类课程建设优秀课程奖1项, 优秀论文奖5项; 优秀教材奖2项; 获 “伍达观” 先进教师、 教学评估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高校英语写作决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奖项8项。
心得: 教无定法、 学无止境!高校教师要学会 “教” 并在教中不断 “学” , 才能成为现代思想和专业知识的传播者。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 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历程。
名言: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寄语: 踏实做人, 潜心专研!
朱克西 男, 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教师。系主任, 电子商务专业负责人, 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点负责人。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专家组成员; 省科技厅科技特派员; 云南坚果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承担本科 《生态经济学》 《电子商务概论》 《数据分析》 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 二等及三等奖, 伍达观优秀教师奖, 全国大学生网商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 奖 (2次) ; 省教育厅多媒体教育软件 “二等奖” (2次) ; 校级多媒体课件 “一等奖” (2次) ; 2008年云南农大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经济管理学院毕业生 “最具魅力的老师” 。指导本科、 硕士生成功申请 “南风窗” 调研中国项目; 指导学校第六届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全国网商大赛, 获本科组二等
奖; 负责三个教学创新团队——电子商务卓越专业人才培养、 黄大年式电子商务教师团队和经济数据分析示范课程。
主持省教育厅课题, 参与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 国家支撑、 国际合作项目等; 出版专著1部; 发表论文53篇, 其中26篇为核心期刊, 第一或通讯作者论文13篇。
从教心得1.学会做人并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 是教师的终身课题, 而这个课题的中心就是 “师德” , 激励着教师的言行走向高尚。
2.学会 “教” 并在 “教” 中学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教师的职责不仅仅体现在帮助学生获取知识, 更重要的是应该帮助学生成为知识的积极追求者, 使他们成长为在学习上独立的人。教师自身应该具备, 同时必须培养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已知和未知,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做学问并帮助学生学会做学问教师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培养科学精神。因此, 教育方法的科学性、 多样性和现代性是自己在教学中的追求, 用 “崇尚科学、 探寻真知、 不断创新、 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和道德精神” 要求自己和激励学生。
名言: 尊重学生、 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 做学生的知心人。老师要让学生从丰富知识、 身心健康到个人发展各方面都有丰富的获得感。
寄语: 希望学生能立德为本, 注重人格养成; 着眼长期, 切忌急功近利; 勤奋好学, 培养思辨能力。
吴晓敏 女, 硕士, 教授, 建筑工程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负责人。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专家会员; 昆明市雨水综合利用专家。承担本科生课程 《城乡居住区规划设计》 《城乡详细规划设计》 《景观规划设计》 和毕业设计教学工作, 承担研究生课程 《人居环境导论》 教学工作。
指导学生获2014年全国大学生第九届 “挑战杯” 创业计划大赛铜奖, 2014年云南省第六届大学生 “挑战杯” 创业计划大赛银奖, 2015年度云南省第八届课外学术科技节三等奖, 2016年校级挑战杯一等奖; 担任班主任获2015年度云南省级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个人获2014年 “红云园丁” 奖;2014年度云南省大学生第七届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
先后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 省教育厅基金1项, 校青年基金1项, 主持横向项目3项, 参与横向项目5项, 主持社会服务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4篇, 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26篇,核心7篇。出版专著1部, 并获得2016年度中国版协科技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西部地区优秀出版图书二等奖。
从教心得从教二十多年来, 致力于实践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精神, 秉承教书育人并重的职业操守, 永葆仁者爱人之心, 爱护学生,发现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培养他们逐渐成为一个不断完善自己, 也与人为善的 “人” 。
坚持职业信念, 逐渐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执业习惯。经过多年的不断总结, 形成独特而有效的教学风格:
(1) 采用建构式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在课程之初提出规划设计任务, 基于问题教学, 构建学生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体系;
(2)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针对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 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3) 采用案例式教学, 选择近期相关经典案例, 让学生参与案例报告和参与讨论;
(4) 课程知识点和考试方法与职业考试, 如注册建筑师、 注册规划师有机结合。
名言: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寄语: 人总是要有梦想的, 万一实现了呢!
朱永平 男, 博士, 教授, 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师。担任《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 《高级生物统计和试验设计》 《作物育种学》 等课程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主持科技部三区科技人才3项、 省教育厅项目2项、 教改项目3项 (其中主持校优秀课程建设1项) ; 参加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省教育厅重点基金项目3项。通过云南省品种委员会审定超甜玉米杂交种2个 (分别排名第1、 3) , 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玉米品种1个 (排名第2) ;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排名第1) , 获专利3项 (排名第2) ; 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 (排名第1) 、 二等奖1项 (排名第3) ; 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三等奖1项 (排名第1) ,云南省优秀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1项 (排名第1) 、 二等奖1项 (排名第1) ; 获红云红河园丁奖、 “云南省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 云南农业大学先进个人。主编教材2部, 发表学术论文37篇, 其中国内核心期刊35篇, 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12篇, SCI论文2篇 (排名第2) 。
从教心得1.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教师是现代思想和专业科技知识的传播者, 又是启迪学生、引导学生立身做人的导师。作为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率先垂范, 乐于奉献的工作态度, 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用自己高尚的品质感染学生。
2.加强沟通协调能力高校教师要研究教育心理, 只有具备沟通协调的能力, 才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 处理好各种关系, 从而达到教育效果。
3.潜心研究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断的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控制教学节奏和管理课堂等,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观察问题、 分析汲取新知识以及科研创新的能力。
4.以科研促进教学教而不研则浅, 研而不教则空。只有不断地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丰富学科内涵, 拓展学科知识, 提高教学水平。
名言: 业精于勤, 荒于嬉; 行成于思, 毁于随。寄语: 寒窗十载, 金榜题名; 进入大学, 努力依旧在; 风雨千百, 航遍学海; 千磨百炼, 博大胸怀; 水洗浪淘, 成功等待!一分耕耘孕育一分收获, 一分汗水浇灌一分成功。
(党委宣传部刘勇, 教务处余莎、 刘玉英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