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留恋北邮 其实不需要理由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在这里走过的某一天?
  前几天学校举办了校友返校日。
  深秋的校园还有些清寒,一大早便迎接了四方来客。
  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稚子,前所未有的热闹。
  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太太步履蹒跚,工作步入正轨的上 班族们满脸怀恋,有些还带着自己的小孩,回到了阔别多年的 校园。
  在小松林里签到,拉住老友叙旧,看到扛着摄像机的同学 们就激动不已地前去拍照,每个人手机上都存了好几张相似 的照片,就好像补上了这么多年错过的日子,与今后再难相见 的时光。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看到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们整整齐 齐地坐在教室里,聆听着当年的老师说着欢迎鼓励的话语,如 果忽略时光的印记,就仿佛回到了当年的校园时光。
  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比当年上课更为认真。
  他们诉说着这些年的种种经历,欢欣有之,不如意亦有 之,情绪激动者还未张口便已泪流满面,淡掉的同学情仿佛瞬 间回了温。
  老师们看着当年的学生都已经成为了担得起一方天地的 人,如同绵绵瓜瓞,发荣滋长。
  一代又一代的北邮人走出去,如同泥沙入海,在波涛不息 的海面上颠簸着、磨砺着,最终成为一方岛屿,为母校添砖加 瓦。
  他们身上隐隐有根名唤北邮的丝线,只待一个契机,譬如 今朝,便能聚沙成塔。
  因为心有触动,便上网搜了搜北邮返校日,看到了很多毕 业校友的留言。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对于留恋,喜爱这些感情是羞于启齿 的,反而在平常的打闹中能说出许多大爱大恨的话。
  其实大学,是一个自由而自律,朝气而美好的地方。
  上课的时候去课堂里听老师挥斥方遒,晚上可以去听自 己感兴趣的选修课。没有课的日子里,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 动,或者和舍友出去走走,和新认识的朋友聊天……没有人整天耳提面命着要你学习,但是,总会有某一时 刻,比如说考试的压力,让你深刻体会努力拼搏的道理。
  大学的制度教会我们自我管理。
  而一件事物之所以被我们铭记,想必不仅仅是因为时光, 还因为它有它的特别之处。
  当初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后,看着报考指南上那么多的 学校,为什么选择了北邮呢?
  从我们走进校园起,无数次听到“信息黄埔”这四个字,我 们接触了很多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还有很多相关的比赛、讲 座、宣讲会。
  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奋斗在通信行业的尖塔 上,我们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会在某个夜晚苦苦学习。
  在这样一种综合氛围的培养下,我们身上也带了一种说 不清道不明的“北邮气息”。
  而当我们步入社会后,大学赋予我们的一切引领着我们 走向一个又一个分岔路口,这个路口可以是择业、也可以是朋 友圈。
  而这时,没有可以酣睡至自然醒的悠闲,也没有出错后老 师宽容的一笑,曾经嬉笑打闹的朋友也不知在哪里奋斗着,我 们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愈加怀念这段时光。
  我们身上的那一丝丝“北邮气息”,在时光的冲刷下愈加 浓郁。
  一所大学带给我们的东西,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闲时抬头看看天色,依旧是熟悉得几乎能数出几片叶子 的茂密大树,主干道上有无数学子穿梭在其中。
  我们习惯了这里的一草一木。
  日日满座的图书馆、汗水挥洒的体育馆、逢大事开启的科 学会堂,老少咸集的时光广场、每天必来的食堂,还有最熟悉 的教室……老师在课堂上讲着那些艰涩难懂的知识,也不知是谁打 了瞌睡,摇摇头又努力听课。
  下课时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或者是埋下头一起学习的 寂静时光。
  日子其实很平淡,最容易流逝的也恰恰是这种如水的时 光。
  我们见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学识渊博者、特立独行者,也 会谈人生谈理想,我们渐渐明白了自己喜欢的是什么,渐渐找 到了重若千钧的信仰。
  其实北邮远比我们看到的宽容与温和,在她的怀抱里,我 们看得见美好,摸得到未来。
  我们离开家乡,在这里成长。
  也总有一天,会离开这里。
  这时的自己会突然庆幸,自己还是个不懂毕业沧桑的学 生。
  如今的我们奔波在路上,或许在多年后一个风和日丽的 天气,我们会带着骄傲,以一种温和而眷恋的姿态故地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