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佰雷诺公司何小红总经理在给学生讲解电商平台原理
近两年来,外语系与拥有40多家不同行业的中小型商贸企业的“澄商汇”进行了“嵌入式”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企业负责人走进课堂,教师学生走进企业,校企共同完成“嵌入式”课程教学,在不打乱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把企业项目引进到部分课程教学中,由具有商贸实战能力的企业负责人和具备理论教学经验的课程教师共同授课,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商贸实战能力,也提升了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素质。
一、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应对长三角贸易格局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校面向江阴及周边地区的外贸企业及现代服务业需求,在合作中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外贸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规格提出新的要求。学院国贸专业与对西亚跨境电商物流企业江阴佰雷诺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合作,确定加强国贸专业人才的外语能力、跨境电子商务和信用证知识培养等。另外,学院与江阴龙亘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共建专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商业眼光,培养学生涉外询盘处理技巧。为了准确把握对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的最新要求,使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能够有效衔接,学校定期组织专业负责人和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合作企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用人需求,开展专业职业能力分析。专业教师以此为依据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时所应达到的能力及水平。
二、以核心能力为主线,加强专业课程建设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使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往来更加频繁,不仅有力地推动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这使得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将在新时代越来越受欢迎。学院国贸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澄商汇合作,制定符合江阴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阿里平台运作、跨境电商、制单结汇等专业课程,该课程直接导入外贸公司的业务流程,聘请了无锡中小企业商会江阴分会会长顾少荣等外贸行业人士作为校外专家,进入课堂给学生教授第一手的外贸实战操作技巧。另外,通过调研与访谈,了解外贸行业企业最新的人才需求规格,并以此为导向确定相关课程,以核心能力为主线,将每门课程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衔接起来,构建不同能力模块的课程群。
三、校企资源共享,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实现毕业就能就业的目标,系部和江阴澄商汇进行合作,力争在两年之内建立校内实训平台,进行基于ALIEXPRESS平台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该基地拥有为大学生创客和校外企业提供办公场所、快递物流服务、免费电商培训课程、完整的配套服务等优势。这一优势弥补了校内实习实训条件不完善等问题,学生在基地内学习完成各项与电商运营相关的实践知识,同时借助基地电商平台运营软件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基地内的一部分企业也可以作为学生实习实训的支撑,学生在基地经过培训的,可以直接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双方达成合作意愿的,学生还可以直接在企业就业。
今后,外语系将进一步通过协会构建高校与行业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产学研融合,缩短校企合作距离,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关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