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 “三制融合” 改革落地生根
编者按 近年来,学院围绕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一系一品”建设为抓手,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在师资队伍、教学改革、德育工作、系部文化等不同层面持续加强内涵建设,系部内涵建设的亮点与成效逐步凸显。本期主要展示艺术设计系内涵建设的部分情况,以飨读者。
“三制”是指工作室制、导师制、学徒制。“三制融合”就是要把这三种育人制度有机结合,以工作室为平台,以导师带学生为主要形式,探索现代学徒制视阈下高职生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真正贯彻全员育人、全程育人、校企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当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三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将是艺术设计系的核心工作之一。
艺术设计系早在 2003 年就成立第一个教师工作室,致力于探索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2014年起全面推广“三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立了十多个校企联建的工作,以这些工作室作为“三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平台:工作室既是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又是师生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窗口;工作室导师既是学生专业学习上的导师,也是学生品德养成、行为习惯培养上的导师,学生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修炼自己的品性、学识与技艺。
一、成立十多个校企联建、错位发展的工作室。先后成立了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原厂影像、帧格智作、现代广告、三维空间设计、翼软装、点石空间设计、艺点工装设计、苏工家具、建筑识图、夏静、蒋君慧、沈庠、曹亚明等校企联建的工作室。所有工作室均聘请双导师,即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带领学生学习演练、技能训练、实战操练。
二、组建技能训练队。如服装专业与江苏圣澜服饰创意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同桌的你学生装研发中心,在导师的带领下,学生在完成正常的课程学习任务外,利用课余和寒暑假时间进行强化训练,连续两年在省职业技能大赛和“乐鲨杯”童装设计大赛中摘金夺银。又如建工专业的技能训练队,在“鲁班杯”建筑工程识图大赛中与本科院校师生同台竞技,所获奖项含金量很高。
三、承接真实项目实战操练。工作室导师大多承接了企事业单位的真实项目,在双导师的带领下,工作室的学生在实战操练中专业能力突飞猛进,与未来工作岗位提前对接。以视传专业为例,原厂影像、帧格智作、现代广告工作室的学生先后参与摄制江阴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纪录片 《江阴好手艺》、《江阴好中医》、《江阴好味道》 等,在实战操练中掌握课堂所学,在导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做事做人。
四、参与地方文化活动。艺术设计系与江阴文联、书画院、传媒业商会、装修行业商会、省服装协会等行业协会有密切联系,积极参与行业协会的大型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工作室师生在行业协会中的话语权和知名度。夏静、蒋君慧、周箭、王银明、朱晓军、曹亚明、沈庠、李琴荣等老师在江阴艺术界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五、设计沙龙成为工作室师生教学相长的平台。各工作室师生会定期集中学习、交流、研讨本专业前沿知识、最新技术(软件)。邀请企业设计师、工程师、社会名家到工作室讲学、举办艺术沙龙活动,在相互的探讨与交流中共同进步。如南国之风的设计师、工程师们自2017年9月起就与“三维工作室”长期开展设计沙龙活动,李杰总经理带头给工作室的学生上课。本学期南国之风还计划重新自费装修“南国之风设计沙龙室”。
在“三制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更加明晰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管理、校企合作的方向与重点。虽然在实践中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我们知道唯有如此方能实现“学生有个性、教师有思想”艺术系的育人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