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该让能力配得上你的梦想
小的时候写过的作文,题目中最多的大概就是“我的梦想”、“我想成为什么”……诸如此类的。因为这个题目最好写,不用挖空心思捏造扶老奶奶过马路的事实,不用费劲心力刻画某一件事件的场景。
梦想嘛,去梦去想就好了。
在我的梦想里,我当过五次警察、六次法官、七次律师,是独自走过西藏纳木错的背包客,是一个丽江茶馆的老板,是一挥而就的大作家……但很明显,我的这些梦想,仅仅只能叫做梦想。
因为我活过了这做着美梦的二十年,依旧什么都不是。经过高一高二放松愉快的玩耍,高三拼了命地学习也只刚刚越过了一本线。床头贴着的那张便利贴上,我多次描画过的,那所我所深刻渴望的大学的名字,离我遥不可及。
我也不敢复习,我知道我这点薄弱的意志力可能连一个学期都撑不下去。初中的老师说过我一句话,当时想来是夸奖,现在却觉得格外的羞耻。他说,这个孩子,几分聪明尚有,勤奋努力却不足。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我或许连那几分聪明都没有了,我所想要的一切都必须用勤奋来挣。
梦想太高太远了,总该有几分能力才能够得上自己的梦想。
有一句俗话,因为是大家经常挂在嘴边的,所以我很少把它写进文章里,这句话说的是:“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你只看到哪个同学拿了很高的绩点,会很多的才艺,期末评分的时候可以拿出一大摞的证书……可是你没看到他周末会在很早就跑去图书馆,寒暑假最冷最热的时候坐着蒸笼似的公交车往返于各个兴趣班之间,在你和朋友在王者峡谷刺激战场浴血奋战的时候背下了长篇大论的辩论稿……你不努力不流汗,这些东西凭什么落在你头上。
还记得大一刚开学吧,你在备忘录里日记本上写下了这四年的梦想,要拿多少奖学金,要过多少考试,要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可是这些在第一学期还没结束的时候就已经被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尘封在了最下面。
大学的自由让你心安理得每天窝在宿舍里睡觉,睡醒了订个外卖,吃饱喝足打开游戏厮杀到深夜。或许期末的突击也可以让你不至于挂科,甚至成绩还不错,勉勉强强混了个三等奖学金。你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学到了很多。
实际上,你合上手机,关掉电脑,你连一条完整的法条都写不出来,更遑论为别人打官司做律师了。
或许是因为心血来潮报了个证书考试,我开始每天奔波于图书馆和宿舍。我几乎每次都会在那里见到专业里前几名的同学,从日头高悬到日落西山,他们很少看手机,只专注于他想学习的东西。
梦想,说起来太宽太远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仔细想一想,或许我也并不太清楚所谓的梦想到底是什么,但是我觉得,如果最后我成为了那个现在想成为并一直在为此努力的那个人,应该就算实现了梦想了吧。
周星驰的《少年足球》里说“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可事实上,如果你不努力,没能力,就算有梦想也还是只是条咸鱼。
现在还年纪尚小,一切未知的因素太多,或许现在你还找不到你想成为的那个人,想不到你最终想要达到的梦想的样子,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大好的春光里,积攒能量,厚积以薄发。使你无论在什么时候,发现了你的梦想,你都能冲它招招手,大声地告诉它:“嘿,我可以配得上你,我的梦想。”(17法学2班 陈晓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