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异 乡 人 的 流 浪 灵 魂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满天的黄沙,一望不知边际的空旷,三毛像是朵花,流浪在沙漠中,直到最后扎下了根。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记忆中的撒哈拉,更是撒哈拉眼中的三毛。
  我一直觉得三毛和沙漠很像,他们都有着狂野地咆哮和温柔地凝视。有时读《撒哈拉的故事》,我能看到炙热的烈阳下披着撒哈拉特色花布的倔强女子,有时却又见暮色将近晚风骤起,远处古老的河岸顽石犹如妇人的胴体,三毛便裹上了厚厚的毛衣,站在沙棘旁,她眼中是烧着火般坠落的夕阳。三毛的五官不算精致,但却与撒哈拉一般让人向往。
  那陌生又神秘的撒哈拉大漠,似乎藏着三毛前世的乡愁,那样的勾人心欲。一个异乡人,将灵魂放逐进了沙漠中,流浪着却也扎下根来。三毛笔下的沙漠狂野而生动,三毛眼中的人鲜明而各异。一个个人情风俗,像是撒哈拉大面积绽放的血色沙漠玫瑰,引人注目。
  我记得三毛“素人渔夫”的角色,也似乎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死果”的威力,她那特色的沙漠中的中国饭店,甚至感受到了大漠人独特的洗浴方式,不禁咂舌;我能看到荷西与三毛驾驶着他们心爱的“白马”飞驰在笔直无人烟的沙漠大道上,一个个搭车客,带来一段段奇遇,和盘托出的也是人性的善恶,荷西就一路开着车,时而甜蜜地望着侃侃而谈却又牛头不对马嘴的三毛,整个大漠似乎也都温柔了起来。
  我记得那个年轻的撒哈拉威人沙仑的爱的寻求,他拼命的将自己溺死在了莫须有的爱里,记得三毛说沙仑“他身上一直静静地发着一种很孤苦的悲戚感,就像是旧俄时期忍受着极大苦难的人们一样”,沙仑最终还是不愿意相信事实,不能清醒过来。也许吧,飞蛾扑向火时,许是极幸福和快乐的吧!
  我记得那个时常醉酒的沙巴军曹,他对这片沙漠更是爱恨交织,曾经他们整个沙漠军团都悉数死在了撒哈拉威人手中,他仇视撒哈拉威人,也仇视这片血洗的土地,他曾亲手在这片大漠中移出他弟弟的尸首,可是谁又想到,最后他却是因为救他“仇敌”的孩子而长眠在这片沙漠中,做一个异乡的亡灵。
  我记得那个黑人小孩奴隶,记得哑奴,记得哑奴疯疯傻傻的妻子,更记得他们眼中的恐惧与心底的善良。记得许多许多……三毛写 《撒哈拉的故事》,我能听见三毛在讲述撒哈拉,与此同时撒哈拉也在讲述三毛这个异乡人,她那自由不羁浪迹天涯的灵魂啊!三毛将半生时光浪掷,但她坚信尘世亦是最重要的,并不是过眼云烟。
  敬畏撒哈拉的沙漠玫瑰,敬畏每个灵魂流浪的异乡人。 (18城市管理专业 郭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