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在沸腾的世界中,我向往一泓流进心田的清泉;在一世枯荣的树下,我渴望邂逅日落时金黄色的海。在八月的某个清晨,一念之间,我决定去游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浙江温州。
温州坐落于瓯海之滨,历史悠久,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古称瓯越的温州,历史上以造纸、造船、鞋革、绣品、漆器著称,亦是中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远,故而不由分说地勾起了我的神往。
傍晚出发,正好欣赏了沿途的夜景,尽管只是以一个过客的姿态,不断地在黑夜里摸索别人的道路,把那些璀璨繁华或孤寂荒凉尽收眼底。卧窗而赏,入夜时天空深处落下纷纷细雨,轻叩窗台,敲击心扉,我的思绪不禁飘进了对远方的幻想中。
列车呼啸前行着,我竟梦见自己穿梭回童年,穿着花裙子,踩着小皮鞋,踏着小碎步,甜甜地徜徉在无忧无虑的世界里,电光火石间,却梦见自己已经到站。也许,旅行的魔力也就在此,让人忘记短暂的烦恼,追寻奇妙的远方。
一夜过后,城市的轮廓伴随着渐变的天光渐渐清晰起来,一颗心也伴随着出站的期待更加激动鲜活。出了温州站,我打量着这个自带温文尔雅气息的城市,期待着接下来即将邂逅的风景。安顿完毕后,我先与朋友前往了欧洲城罗马广场,一个中西汇通、人群熙攘的地方。这里有林立高楼,也有古典雕像,有欧式装潢,也有日式小店,古典与现代的巧妙结合,岁月痕迹与翻新印章的共同展现,让人应接不暇。
夜幕降临时,一场雨落下,景物与街灯辉映在雨帘中,衬托得这座城市美丽又沉静。走在路上,我发现温州有着一些城市没有的人文特色,例如穿梭在各个街道勤劳质朴的黄包车,从远处奔来,扑面带来的是上世纪的远古气息,绝尘而去的是延续历年的时代特色。沿街有随心歌唱的自由歌者,江外有点缀夜市的星星渔火,雨后,我们沿江漫步,惬意无比。
翌日,我们去往了素有“瓯江蓬莱”之称的江心屿。虽然江心屿没有鼓浪屿那样有名,但是景致却毫不逊色,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构成了江南水乡的韵致,再加上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的赞颂,将自然与人文水乳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观赏间,能注意到众多的名胜古迹被留存下来,从南宋的东西双塔,到明朝的文天祥祠和澄鲜阁,再到清朝的浩然楼和江心寺,再加上清末年间的英国驻温州领事馆旧址,江心屿如同一位不可替代的见证者,见证了温州各个时期的历史。走在路上,还能感觉到这里的商业气息较淡,一条江水仿佛隔绝了喧闹,怡然自得,恍如世外桃源。
往前走,便看见江心寺大门两边有一匾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颇有意趣。从江心寺出来后,天空飘起了雨。远望雨中的江景,有一些朦胧,有一些神秘。弥漫在群山里的云雾、穿梭在瓯江中的渡轮,看起来又添了几分诗意。
难怪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的名句。遍布殿堂亭榭的江心屿,古木葱茏,风景秀幽。“江心十景”:春城烟雨、海淀朝霞、瓯江月色、罗浮雪影、孟楼潮韵、翠微残照、远浦归帆、沙汀渔火、塔院筠风、海眼泉香,更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旅行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返程路上,心中的风景悠悠定格。我想,一个人只有读过了很多好书,去过了很多地方,走过了很多座桥,看过了很多风景,遇见过很多的人,品过了很多种茶,经历过不同的事,才会修炼出山高水长的宁静洒脱。
此次温州之旅,也会在我心里以梦境显影,以底蕴定型,青山绿水,勾勒出万种风情。
我躺在我房间的大大的软软的的床上,看着四四方方光滑洁白的屋顶,正中间安着一个圆圆壁灯,灯上面还画着写意的花草。晚上一开,它的光饱满又柔和,房间里的任何一寸地方都能照亮。
一路走来,路途的确坎坷了些。一只灯换啊换,我就长到了二十岁,我的父母也老了二十岁。未来我的路很长,他们的路却越走越短,好在我们同路,可以一直照顾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