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多元互动内外相容塑造精神素质的心灵之境美术学院副院长 陈光龙


美术学院举办毕业展


  美术学院一直坚持“美育德育”教育至上、思想自由的学术气度,多专业兼容并蓄。2018年,美术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旨在于心灵之境塑造艺术教育改革的精神素质。
  构建艺术生态结构,串联多元化美术专业形态以“多元互动,内外相容”为发展的总体原则,凝练专业特色,形成大美术观下的新格局。美术学院下设多个专业,每个专业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特色鲜明,而追根溯源,又都是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一脉相承的渊源让专业之间触类旁通。
  美术学院致力于构建科学的艺术生态结构,打造专业化实训室、电子平台、实践基地、慕课与翻转课堂,在绘画、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这四个专业间打破壁垒,内外相容,展现多元化的美术专业形态,这些专业形态有机衔接,形成多元化、一体化的艺术教育专业链式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整合和创新能力。学院以融合的多专业教师团队为串联纽带,建立起绘画、设计、动画各专业间互融共长的师资队伍,增强不同专业间教师的学术交流和实践合作,建立课程之间有效的衔接,逐步实现课程教学的改革。
  继承传统脉络与顺应时代发展并进的美术教育愿景“继承与发展”是美术学院2018年专业建设的关键词,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保存专业特色的同时,依据专业规范和专业认证标准,修订2018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绘画(师范)、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专业建设,使专业发展具有传统艺术专业的底蕴和文化内涵,同时辅以应用型美术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以“知行合一”的实践能力和“求真求善求美”的主体品质为标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专业竞争力与人才输出质量。
  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顺应时代发展,按照教育部最新的专业认证标准,改革现有的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创新培养模式,让学生具备创造原创性艺术作品兼有商业化艺术作品的能力,增加对艺术市场的分析课程,让学生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出拥有依据市场需求创作或者设计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形神兼修,相辅相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加强美术学院实验中心建设,推进专业工作室、实验室的高标准改造和先进实验设备引进。美术学院的大部分专业实践类课程都是以特定手工艺在富有开拓性的艺术观念的引导下,超越传统艺术形态而成的。重点将完成环境设计工作室的建设与验收工作、动画专业实训教室的设备更新、画室的出新规划、综合绘画教室搬迁、多功能投影会议室改造等工作,让课堂实践教学更具可操作性。同时,提升美术学院整体的艺术学术氛围———内外兼修,在注重内涵建设的同时,让学院的外部环境更加契合美术学院的意境与情韵。
  内外相容,不拘一格,寒木春华,彼此映照《诗经·小雅》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纳外部力量,汲取各方资源,强势推动美术学院教育教学发展。大力推进学院与企业更深层次的合作,让校企合作不只流于形式,积极探索开发“嵌入式”培养模式,借鉴已有的校企合作经验,发展校外实践实习基地,把企业实训引入教学环节,让实践教学呈现多元化发展。
  充分吸收社会资源,构建各类合作平台,除校企合作,还有师范专业的高校+中小学合作、高校+高校合作、工作室+工作室合作等多样的合作模式,真正做到合作无界,内外相容。
  继续加强国际交流活动,继续落实中英(德蒙福特大学)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选派教师和学生进行考察交流及课程学习。
  美术学院将进一步统一思想、凝心聚力,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以学科、平台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水平,扩大美术学院的影响力,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