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其大无外 其小无内说说我眼中的太极


  生活里,总是会有很多人很多事,如光一般让我们遇见而生辉,似怦然心动的初见,又仿佛久违后的重逢,在不期而遇的美好里靠近和同行。
  学习太极已有一段时间了,它早已经不由分说地住在了我的心里。也许,最初的习拳只是为着获得意外的身体经验,以实现肢体机能的自我疗愈。太极讲究以气运身,练习时注重手脚的配合和协调,并通过“以心形意,以意导气”,最终形成身心互动的良性循环。
  一旦获得美妙的体悟过后,我对太极又多了一份深情的关注。其劲力的内敛,拳势的隐忍,都像极了中和坚韧的传统文化和国民精神,映射着一颗高贵而有趣意的灵魂。“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皇皇太极硬是将一曲关中秦腔唱成了温软南音,沉着而有力,谦逊而无卑微,这是中国文化的有力注脚,亦是太极最为摄人心魄之处。
  故而,我一直都以为,太极的世界很小,它着眼于自身的体验和观照,似乎不需要刻意的舞台和观众,不需要热闹的周遭和群体的关注,它是仅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天地。择一方无人之境,点一曲恬淡之音,静静独处,轻轻对话,在无人入侵的世界里肢体舒展,身心相随,听一听气息在体内欢快流动的声音,便拥有了日常里最轻松自在的欢愉。对于初遇太极的我而言,它是如天山雪莲一般的存在,独享苍穹和远山的青睐,银装素裹,暗香玉立。
  但是在今年江阴太极协会成立十周年的演武大会现场,我却深切感受到太极的浑然与有容。陈式的刚正不阿,杨式的行云流水,孙式的含蓄隐忍,都一一在举步伸手、俯仰向背间进退自如,阴阳两合。它可以随着喜庆祥和的民乐群欢,也可以在清音雅乐里独舞;它可以是方寸间的盘架行拳,也可以是百人团中的集体尽欢;它可以是一个人的指点江山,也可以在刀扇剑棍里挥斥方遒;它可以是心灵的独唱,也可以是万众的合奏;它可以轻盈如羽,蝇虫不能落,也可以坚实如磐,非外力不能转。眼前的太极,仿佛就是现场高松岳老人那首抑扬回肠的琐呐曲 《百鸟朝凤》 一般,八音齐鸣,包容吐纳,响彻在浩无际涯的苍梧之巅!
  故而习太极之心,重在守真抱朴,竞容有度。不管是竞赛套路还是传统拳架,形式的优劣并不重要,可贵的是对太极和生命的珍视与敬畏。少林武当,南拳北腿,都是时代里夺目的光华。庄子云:技近乎道,庶几不惑。技在先,道在后;技为风,道为骨。惟有活水之源,方得清渠如许,这是与赤子情怀的友好相处,亦是与太极大道坦然直面的最佳方式。不由想起了 《唐顿庄园》 里的那些主人们,她们坚守着高贵的血统和精神信仰,却最终在战事和时局纷乱中回归民间,回归底层,在尘世微事里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贵族光芒!
  可是现实里却也不乏众多假装生活的人群,他们假装相爱,假装阅读,假装学拳,假装努力……生活于他们而言,仿佛是掩于幕后的一折戏,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权且都是荒芜世界里的一点自嘲和自救。或宣称佛系,或自扮文青,自然,也不乏以太极门派功夫高低而自得自居。“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只有真正成为一个纯净的人,一个真正去践行的人,才能最终获得生活的智慧和内心的平和,自然也就可以跳出形式和外物的是非漩涡,无形有界,恪守初心。如此看来,阳明先生在竹林幽篁中自绝七日尚不能参省妙如,却在充满瘴疠之气的龙城僻地醍醐灌顶幡然悟道,也就不足为怪了!
  所以,学习太极于我们最大的获得,是能在身心合一的最细微处体察自身的渺小,领略生命群体的壮阔和绵长。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守住心灵的绝佳位置,临水穷之处,观无涯之景,在太极曲中求直动静自如的妙境里,化育每一个卑微而谦逊的生命,得以中正安舒的生长!
  “文质彬彬,方为君子”。中国是一个君子的国度,太极形神相融、身心互动的熠耀光辉,带着身心齐一、曲达圆妙的君子风范,巍然伫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