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你看天上的流云,离合聚散,人间的我们,亦复如是。”轻院的岁月在时间的长河里走得不慌不忙,星沉月落之间,却是四十一年春夏秋冬。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见证着无数人的青春,也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轻院早已不是那个轻院,她建设了新校区,开设了新的院系,增添了新的实验设备,甚至还换了新的名字———轻大,一字之差,却包含着无数人的努力。轻院也还是那个轻院,她依然在阳光下斑驳陆离,在月色里树影婆娑,庄严又温柔。那一阵初秋的风,混着阳光,扫过博学路两旁的树梢,落在校训碑的纹理上,吹落了四十一年的尘埃,浮现出许多回忆与故事,也掀开了崭新的篇章。
在这更名之际,小编特向全校师生邀稿,为轻大送上些许祝福。下面是十篇优秀作品代表,作者们来自不同的院系,可他们对郑轻却拥有着相似的情怀,几行小诗、一篇短文,寥寥数语,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寄托了他们对轻大最深的感情和最真的祝愿,一起去看看吧。1980年秋季入学的日子,不满17岁的我走进了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大门,成为了一名人人羡慕的大学生。时光荏苒,转眼38年已然流逝!
呼唤,来自遥远的过去。记得古朴的木质地板宿舍,记得简陋的能吃上热饭的食堂;记得周末在教室里做作业,记得曾借过老师10元钱;记得全校学生拥挤在几十平方米的教学楼大堂看女排比赛,记得满是苹果花的校园;记得绿东村,记得中原电影院;记得入校时默默立下的志愿,初心不改走到今天,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从一名辅导员,助教、讲师、副教授到教授,一路走来,转眼已到明天。呼唤,来自未来的未来。
十数年的积累,又十数年的坚持!在走向西安、曼彻斯特求学求知的泥泞的道路上,在数百次往返于各企业科研现场、各种会议和院校讲台的风风雨雨的旅程中,可曾记得跌到过几次,又爬起过几次?在平凡而又温暖的教研室,在熟悉而又陌生的教室里,在灯火通明的实验室,在留下我鲜明印迹的西二楼403房间,大概能计算出自己工作过多少年,多少天,但统计不出工作过多少小时;能知道取得过什么样的科研和教学成果,但不知道曾流下过多少汗水、甚至泪水。初心不改走向明天,展未来,未来已来!
从轻院到轻大,好漫长、好崎岖的路!岁月蹉跎,蓦然回首,她已在灯火阑珊处!祈祷母校明天会更好!有些事情或许会迟到,但肯定不会缺席!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王永华)轻大之大,大在大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偏离至善之道,失去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大学有可能培养出野心勃勃的投机主义者、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愿我们轻大恪守至善之道,崇真向美、彰善瘅恶,成为真理和正义的殿堂。
轻大之大,大在大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我国先贤为大学教育垂示的理想宏愿,堪称大学理想主义的范导。愿我们轻大肩负历史责任,心系民族振兴,促进人类文明,为万世开太平。
轻大之大,大在大爱。爱无差等,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不因权力、地位而影响对学生的关爱,应该是大学的基本追求;不因金钱、关系而影响对学生的感情,应该说大学的基本操守。愿我们轻大把人性和人文关怀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学生成为人性美、人格美、更有尊严的人。
轻大之大,大在大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大学要能够容纳不同的声音,鼓励不同的见解,要能“放得下一张平静的书桌”。愿我们轻大兼容并包、充盈着藐视假丑恶、追求真善美的正气,漠视名利、崇尚学术的骨气,相互尊重、自由平等的和气。(马克思主义学院李燕华)34年前24岁的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当一名人民教师,并来到了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系。
当时的学生们年龄和我一样大小,他们中有的之前当过兵、进过厂、做过美工、还有的个别已为人父母,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阅历丰富、见识广泛、吃苦耐劳、动手力强,学习主动,倍加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那个年代虽然没有手机和电脑,但是大家都是身不离书本,手不离画笔,远不亚于今天高科技所带来的学习效果。一年又年,一届又届的学生从轻院艺术设计专业毕业,分布在全国各地,担当着改革开放初期艺术设计的主力军,做老板的、做设计的,搞了许多大型的装饰工程和工业、服装、装潢等领域重大设计。
我作为轻院的一名老教师,在这共同抚育的硕果里有我的一份贡献,这也是我一生中引为自豪的幸事!今天在轻院人几十年的努力下,我们已更名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至此我为郑州轻工业大学而骄傲!(艺术设计学院段勇)花开花谢,云卷云舒,无声的岁月一天天一年年流沙般从指间滑落。半个甲子前那个荷花映日莲叶接天的六月,也曾花季的自己,在轻院结束了最纯真的大学时光,烙下生命里关于轻院的最初印迹。带着在轻院所受的知识熏陶,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梦想,大学毕业后便开始了在轻院的教学生涯,与轻院的三尺讲台结下了融入血液的不解情缘。三十年一路走来,目睹了轻院的成长、风雨与彩虹,见证了轻院人在“为之则易,不为则难”校训激励下不懈地努力与拼搏,真切感受到轻院每前进一步所有师生的欣慰与自豪。很快,“轻院”就会成为学校历史的过往,“轻大”将开启学校的瑰丽明天,续写华彩篇章。衷心祝福“轻大”在未来的征途上一如既往砥砺奋进、铿锵前行!(经济与管理学院谢阳春)六月的风吹来过往的记忆,才发现不知不觉间,春夏秋冬都是关于你。
第一次遇见你是在盛夏,悬铃木的叶子青翠欲滴,运动场上的呐喊此起彼伏,阳光热烈而活泼,而你,安静沉稳,在那么喧闹的时光里笑着迎接我们的到来。从此,怡园的朗朗书声是你的歌喉,唱出清晨的第一声旋律;湖畔的杨柳依依是你的手臂,为我们遮风挡雨;图书馆里的淡淡书香是你的气息,潜移默化地为我们传播知识,提升技艺。所有的欢声笑语你都欢欣接受,所有的难过哭泣你也包容鼓励。轻院,带不走的,只有你。
时光静默不语,两年的光阴悄然溜走。何其幸运,可以在未来二分之一的时光里见证你更美好的样子,叫出你全新的名字:郑州轻工业大学。你也等了很久吧,我们都深知这更名的不易,所以将更加珍惜。
从前的轻院是你,未来的轻大更是你。年轮刻下印记,见证你历尽春华秋实,初心不改,依旧明亮睿智,为身后的万千学子扬帆启航,开启新的征程。四十年的风雨兼程里,你的名字愈来愈生动,像一个悦耳的音符,时刻在所有轻大人的耳边环绕。不论走了多远的路,只要一回头,你就在这里,永远青春,永远明媚,永远朝气蓬勃,充满生机!
行走世界,我们都是轻大人!(大学生记者团王岩)高考是我与学校最初的羁绊,当天南海北的同学汇聚一堂,那个夏天对我来说永生难忘。平整宽阔的操场、红砖墙的宿舍楼、宏伟大气的图书馆、小巧精致的怡园还有造型独特的教学楼是我对这个学校最初的印象。
时间把我与学校的羁绊偷偷调换,记得夏夜星空下盘坐操场组织活动的社团,教三楼里每天放学后拥挤的楼道,还有那个曾有学长教我弹吉他、背英语的怡园。在这个学校里,每个人都是主角,但有彼此的记忆才让我懂得校园生活的珍贵。
从学院到大学,我们都激动不已!学校为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学生都送上一点火种,当我们阔别母校,火种不熄,仍可在未来的时光引起共鸣。最近认识了一位离开学校十年的学长,聊天时谈到学校更名,如今的学校已与他口中的十年前的样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让我不禁感叹学校这么多年来的沉淀与进步。在这片土地上生长过的我们也会在未来飘向四方,经受风雨。到那时希望“海内存知已”,如果未来的日子要教会我们坚韧,教会我们顽强,那一定是这片土地早已赋予了我们自强不息的种子。(大学生记者团张展)时光卷着记忆伴随着风的方向越走越急,我们都在慢慢成长。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初次见面是在火花流泻般的九月,你沉默不语,摇曳着每一片树叶,仿佛在说快来吧孩子,不要害怕。那时的你还叫轻院,处在热闹的东风路,却显得如此知性和优雅。最爱秋天的你,树树皆秋景,处处皆秋色,每一片落叶都阐述着你的历史,每一帧图画都彰显着你的魅力。我与你拥抱,在我们彼此最好的时候。
时光前进着,我从东风路来到了须水河畔。印象最深是落雨之日的河岸,杨柳青翠欲滴,湖面点点涟漪,随手一拍就是一组艺术照。我喜欢穿梭校园行走,那一个又一个的脚印是我和你约会过的印记。
两年的时光很快,你从轻院成长为了轻大,那块记载你生命历程的大石头不知什么时候也会离开,我发自内心地为你高兴,也为你自豪。而我呢,我从懵懂少年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大学生,懂得了责任与担当,时钟不会停止转动,我们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很感谢与你相遇,在我生命里留下音符,那一串串音符奏成动听的曲子,是我为你唱的赞歌,也是我为你写的情书,未来很长,不要着急,我一点一点说给你听。(大学生记者团付家欣)你选择遗忘的,是我最不舍的,纸短情长啊,道不尽太多涟漪,我的故事都是关于你啊,我亲爱的轻院啊,你用1000多个日夜承载了我为期三年的成长。正如初次相见时,在阳光的照耀下煜煜生辉的红字石碑,叮铃喷泉水带给我的欣喜一般,你是成全努力,成就梦想的7个字———郑州轻工业学院。我知道,此后的好多年,我曾无数次,或披朝霞晨露,或携落日余晖折返于此,此中心情,或欣喜万分,或惆怅不已,但每次看到红字石碑,看到暖阳般黄色灯光时,总会感受到归宿和安定。现如今,我还没来得及和你好好告别,你已悄然转身用另一种身份拥抱我--郑州轻工业大学。“为之则易,不为则难”,历经40余年的砥砺奋进,你以朴实无华的思想作风、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拼搏的担当精神赢得了社会对你的肯定。欣喜依旧,何其有幸能见证你成长,何其有幸能感受你的锋芒。前进吧,我的大学!你用自身的行动打动着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和专注最美,踏实奋进最美,谢谢你给了我“最美”的新定义。我们定然会以“勤奋、向上、求知、笃行”的学风为轻大书写最美“轻”春。(大学生记者团赵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