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文来飞行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纪延俊航空工程学院教授

王春晖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弭鲁芳理学院教授

谢玉华

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

牟 新艺 术 学 院 教 授

王林林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
编者按 :近日,由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教育厅联合主办,山东教育电视台、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山东教育社、中国教育工会山东省委员会承办的2019齐鲁最美教师和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活动举行,我校共选出8名优秀教师参与评选活动。本报特辟专版,刊发他们的优秀事迹,引导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全面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弘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为学校建设以航空为主要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加工作以来,马文来始终勤于学习,追求进步,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努力做一名令学生、家长和学校都满意的教师,做一名令领导满意的助手。
作为一名年轻的专业教师和管理者,马文来始终恪守“修身律己,务实奉献”的人生格言,坚持不断学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指导自己的工作。工作中,他始终把“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视为座右铭,研究学生变化,探索教育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艺术,在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身作则,坚持以高尚的品格塑造人,以渊博的学识培养人,展示了教师的良好形象。一方面,他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深入学生,扎根课堂,教学有计划,育人有方法,课堂教学有效率,课程开发有规划,管理有策略、建设有思路。出色完成了8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并获得一致好评;指导毕业论文100余篇,其中3篇被评为校级优秀、1篇被评为省级优秀;作为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分别完成了3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重点、3门双语课程和1门专业核心课程的立项建设任务。另一方面,他主动思考工作,研究工作,做到了工作不拖拉、事业不消极,协助领导圆满完成了专业申报、建设,培养方案修订,教学计划执行,期中期末考核,试卷档案整理,毕业论文、实习及各项常规教学及科研管理工作;协助完成了7届600余名大改驾学员的教学、管理、服务以及飞行员执照考试中心的建设运行工作;作为ATPL培训机构主任教员共完成26期累计686人次的ATPL培训,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马文来连续六年教学质量评价优秀,连续四年年度工作考核优秀;先后主持省级研究课题1项、校级教科研课题5项,合作开展课题研究10余项;发表论文23篇,其中第一作者9篇,SCI检索2篇;成功考取中国民航局“民航航空器高级地面教员”;获各级各类教学成果奖项10余项;被评为“山东省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优秀指导教师”、校“师德先进个人”“科研管理先进个人”“教学管理先进个人”“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优秀学员”“优秀班主任”等。
纪延俊一直遵从“学生为本,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执教理念,用真心爱学生,用知识武装学生,用人格影响学生,用行为塑造学生,用情感感染学生。
工作以来,纪延俊先后讲授《光学》《大学物理》《物理光学》等8门大学课程,年平均工作量500余学时。为上好每一节课,她不仅20年来一直坚持手写教案,而且所讲过的每一门课都会尽己所能地买齐所有的经典教材。课堂上,她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运用翻转课堂、“声临其境”等方法,教学质量评价近十年来均为优秀,获得校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第一名。主持山东省高校教研项目“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校级精品课程《光学》和教研项目 “以能力为本位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编写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教育部规划教材《物理光学》。参与并完成多项省级和校级教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在物理教学类权威期刊上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指导学生公开发表教研论文3篇。先后荣获校级“教学名师”“教学优秀奖”和“教学先进个人”。同时,她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近五年来学生获国家奖9项、省级奖33项;所指导的学生论文获山东省优秀学士论文1篇、校优秀学士论文2篇,本人也因此获省、校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称号。
纪延俊潜心科研,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1项、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1项、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高校科技计划项目、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技术研究项目、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课题、省高校科技发展项目、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学校博士启动基金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被SCI收录7篇;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项,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校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
从教以来,王春晖不断改进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的方式,坚持用自己的热忱打动学生,用师爱温暖学生,用真情感化学生,用道理说服学生,努力用初心铸就教育之魂。先后带过8个班级,试点推行班主任工作的“六个一”,因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
作为学院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王春晖努力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全院教学活动,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始终坚持德育为先,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全院教职工会议等方式,教育全院教职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机会,教育引导全院教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王春晖不断加强专业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他围绕“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近年来,立项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与金融风险防范研究”、山东省软科学计划项目“山东借力‘一带一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滨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滨州采用PPP模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在科学出版社等重点出版社出版专著 《区域循环经济理论与黄河三角洲实践研究》《现代经济转型与升级路径》,在《统计与决策》等CSSCI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荣获滨州市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
王春晖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多次率领团队到博兴县、沾化区、惠民县、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县企业调研,带领团队对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提供服务,被滨州市工商联聘为滨州学院服务非公有制企业专家团团长、被滨州市人大聘为预算审查专家、被惠民县李庄镇聘为绳网产业特聘专家,并担任滨州市金融学会第五届、第七届常务理事,为滨州市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王春晖探索建立“校企合作、多证融通、训赛对接、多元耦合”的经管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实质性效果。在全国学科竞赛中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26项,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8项。
自 1997年参加工作以来,弭鲁芳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心怀教育报国理念,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潜心研究,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
弭鲁芳勤奋刻苦,认真钻研,勇攀知识高峰,凭着一颗赤诚之心和对科研工作的执著追求,在工作之余考取了复旦大学基础数学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回校教学后,为将自己的所学所得分享给同事,她带头成立了动力系统—KAM理论讨论班,与同事们学习研讨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国内外动力系统方向的学术会议,并与该方向的知名学者专家保持联系交流,始终使团队走在研究前沿。多年来的坚守和付出,让她取得了诸多科研成果,先后主持并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 1项;自2003年以来在 《JournalofMathematicalAnalysis and Applications》 《Discrete andContinuousDynamicalSystems-A》《Nonlinearanalysis》等国际SCI期刊杂志及国内数学A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数学进展》等发表基础科学方面论文10余篇;荣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滨州市第八届青年科技奖、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滨州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等。
“勤于研而善研,勤于教而会教。”弭鲁芳以教促研,以研促教,充分挖掘本学科科研教学资源,不断探索教学科研的新途径,促进自身能力持续提升。作为第一主讲教师成功申报了《数学分析》省级精品课程,其后又组织有关老师进行了网络资源的更新、维护;申报了《常微分方程》校级重点课程,现已顺利结项,并被评为“系级优秀教师”;获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校第二届“师德标兵”称号。
爱学生,所以爱教学。弭鲁芳始终坚信“爱是最好的教育,对大学生的爱体现在教学上就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所以她不断开拓创新,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作为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在历届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所指导的代表队多次获得山东赛区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学生撰写的科研论文被《应用数学进展》期刊录用。
自任教以来 ,谢玉华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教书,温润的情怀育人”为座右铭,潜心教育教学研究,坚信并坚持着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谢玉华积极承担本、专科教学任务,每年的教学工作量达到200%以上,先后讲授过计算机教学论、计算机算法、网络教育应用、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概论、Photoshop平面设计等多门课程。关爱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她的一贯追求。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她非常注重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经过十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她的教学质量连年被评为优秀,个人也因此获得滨州学院教学名师提名奖、教学工作先进个人和滨州市优秀教师称号,多次取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次被评为山东省电子与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最佳优秀指导教师奖。
多次担任班主任的谢玉华,在学生管理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以身作则,让学生信赖、信服,而且以“学生”为本,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教书和育人在课堂内外真正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方面,狠抓学风,她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授学习方法;在思想方面,采取个别交流的方式,及时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做好心理辅导;在生活方面,主动关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信、能力。尤其是对一些家境贫困的学生,她经常抽课间或课前的时间与同学谈心,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并积极为他们在校内外寻找勤工助学的机会,以减轻他们的负担。真诚的付出,不但让她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也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肯定,先后荣获校级育人先锋、师德先进个人、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
谢玉华为克服科研短板,在申请外出访学,积极参加国际性、全国性的大型学术研讨会的同时,不断在教学—思考—研究中努力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几年来,她主持山东省教学改革项目、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滨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教学研究项目和教材编写基金项目7项;发表论文4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
工作25年来,牟新在音乐教学一线岗位上,潜心教学,刻苦钻研,不仅做到了“业务一专多能”,而且实现了“学识与时俱进”。
牟新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的道理深入实践,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自学与求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实现教学相长。有时为彻底讲清一个知识点,他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有时为解决教学难题,他要咨询请教好几位省内外知名专家;有时为讲好一节课,他经常备课到凌晨……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所教过的《二胡》《合唱指挥》《音乐欣赏》《管弦乐配器》《民乐排练》《MIDI制作》等课程均受到学生的喜爱,每年评教成绩都是优秀,而他的教学方向也逐渐实现了跨领域跨学科。在搞好教学的同时,他潜心教学研究,先后出版全国高校教材2部、学术专著1部,主持省级项目1项,参与省级课题6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近20篇,获首届山东省艺术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主持的校级重点课程“电脑音乐制作”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该课程群被评为2014年山东省本科高校精品课程群,列全省高等本科院校音乐专业首位,领航全省的音乐教学。荣获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滨州孙子文化艺术奖一等奖(政府奖)、滨州市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校级第二届教学优秀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等;荣获山东省艺术院校器乐大赛指导教师二等奖、省高校师生音乐专业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省艺术考级青少年音乐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等。
在教学中,牟新十分注重以身示范,充分发挥榜样师范带动作用,带领青年教师参与滨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灵韵教师合唱团培训,带领学生参加山东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全省高校文艺汇演、滨州市新年合唱音乐会、滨州供电公司文艺演出等。指导的学生多次在山东省高校师生音乐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奖;指导的童声合唱团夺得全国、省、市级荣誉8项,填补了滨州童声合唱类无全国专业奖项的空白,并成为滨州与多个德国城市之间的友好使者。
从教12年来,王林林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乐于奉献、不断进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努力践行着自己要做一名“热血教师”的誓言。
不忘“热血教师”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连续9年担任班主任的他,将德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努力在生活上做到关心,在学习中做到热心,在做思想工作时做到耐心,做好学生的班主任、指导教师、心灵守护者和领航员。他利用班会、课堂、学生宿舍以及与学生闲聊的一切机会,将自己的求学经历、奋斗历程,好的励志故事以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悟分享给学生。通过带领学生制定大学生涯规划的方式,教导学生珍惜大学时光;通过班会主题教育,让学生在讨论中寻求共识,在思考中获得真知;通过建立班级QQ群的方式,增进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曾两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
王林林积极承担教学任务,年年超额完成学校规定教学工作量,先后讲授 《遥感概论》《遥感图像处理》《ArcGIS应用》等理论和实验课程以及各类实习的带队工作,连年教学质量评价优秀。在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实验教学比赛等各项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先后获得学校师德先进个人、教学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此外,他主持教研项目多项,主编山东省十三五规划教材1部、发表教研论文3篇;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4项、校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申请专利2项,先后获得滨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滨州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多项,入选滨州学院首批中青年拔尖人才培育支持计划(聚英计划)。
工作之余,他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得全国GIS大赛三等奖2项、优秀奖和最佳GIS应用奖各1项,全国高校地理展示大赛优胜奖1项,山东省三维数字化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立项校级SRTP项目多项。本人也因此两次获得全国高校GIS大赛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秉承着这个人生格言,周松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上,十几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严以律己,甘为人梯,实现着她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与理想。
在工作头绪繁杂的情况下,周松合理安排,统筹兼顾。一方面,自己积极探索,创新开设《艺术综合课程》《黄河三角洲手工艺鉴赏与制作》《儿童戏剧》等多门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带领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儿童剧《陶娃陶妮漫游教师教育学院》等。另一方面,开展合作,与教研室教师合编“十三五”小学教育教材《美术基础》,申报全省艺术教育专项课题;组织党支部教师举办手工竞赛、黑板报比赛、合唱竞赛、诗歌朗诵大赛等活动。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牺牲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忙工作。尤其是教研室课时量比较多时,她都会主动考虑其他同事情况,主动承担工作。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她每学期都要重新修正教案,将最新的学术观点增加到教案中。因表现突出,连年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和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多次荣获“三八红旗手”“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周松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真心实意关爱学生,对他们进行情感教育,用亲情和爱心来教育和感化他们,以言传身教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用自己的人品师德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努力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和探索未知世界的朋友。无论是学院学生科的活动,还是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找到她、需要她的时候,她都会全力以赴。指导学生开设剪纸协会和手工兴趣小组,每周风雨无阻地为学生指导,学生的作品在“魅力山东”剪纸文化交流展、滨州学院手工竞赛中获得多个奖项。精心指导学生申报校级SRTP项目、参加山东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学校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除去网上指导,仅当面指导每学年就多达20余次,不仅学生取得了各类比赛的好成绩,她本人也多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心理疏导,帮助多名学生顺利考取名校研究生。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帮助毕业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专业问题,深受学生们的爱戴和尊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