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寻找北林最美教师”系列专访
埋头钻研机械力学数十载


  ●赵东,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业机械学会理事,北京力学会理事,多部学术期刊审稿人。
  农林一家融合科研赵东教授,一位曾就读于西北农业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的优秀人才。
  经过种种考量之后,最终选择了在绿色学府北京林业大学教书育人,献身科研。他的理由很简单:
  北林有着农林一家的科研和教学优势,又身处各类资源丰富的北京。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为赵东教授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动力。与此同时,赵东教授也反复强调农林一家,利用农林结合,使价值最大化。在北京林业大学,他将所学的农业科技融入到林业装备中,从而发展到现在的智能农机装备,也正是北林的优势环境让赵东教授得以将农、林结合地更加融洽、顺畅。
  赵东教授同时身为林业机械学会理事,北京力学会理事以及多部学术期刊的审稿人。他认为,北京自由的学术氛围和规范的学术环境,有助于科研人员开阔眼界,不断加深领域研究,也有助于自己在科研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中,赵东教授表示,他的研究重点方向将放在如何结合新科技,更好地发展林机方面的科研制造。在科研与教学的合理安排下,他也正着手研究木质文物的无损检测。但因为文物的单一性和独特性,如何将无损检测技术做到最好,对赵东教授以及整个科研团队来说无疑也是新的挑战。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实验、论文和课题,是工科学科当中无比严谨的任务。对此,赵东教授在教书乃至科研过程中秉持一丝不苟、言传身教的态度。赵教授说,对待学科的认真态度和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此,各类实验与课程,赵东教授都亲自上阵,细心指导。做实验时,他的身影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实验室;上课时,也决不让学生多等一分钟,准时准点进行高质量授课;面对学生的作业、论文时,也耐心细致地给予指导。赵东教授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和奉献,都值得称赞。
  “学工科的,数据就像战士的枪。”这句话出自赵东教授。当我问及教授在教学生涯中有何记忆深刻的片段时,他说起第一次带研究生的故事。当时,学生不小心弄丢了数据,给耗时好几个月的实验进度造成重大影响。但是赵东教授并没有责怪学生,反而告诫学生做事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并将数据比作战士的枪杆,教育学生态度严谨,追求精准。在赵东教授的言传身教中,一丝不苟的学习工作态度烙印在学生心中。最终,学生也在教授的帮助下,从头开始,一步步反复试验,得出新数据,在预期内完成了原本的实验任务。屡获殊荣低调前行提及关于获得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以及第八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等荣誉时,赵东教授并没有觉得这些奖项是一种值得夸耀的资本。比起这些荣誉所带来的光环,他更看重的是这些光环的背后,潜藏着的对他多年科研与教学的肯定。“这些奖项对于我来说,除了对我二十多年工作的认可,更多的还是对我自身的一种鞭策。”赵东教授说。低调前行,如何做好自己,如何在到达一个高度的同时,努力钻研怎样到达另一个更高的高度。这是我们身为北京林业大学学子所应该学习的优秀品质,也是赵东教授一生所奋斗和坚持的方向。(孔德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