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4月28日在延庆区正式拉开帷幕。我校作为一座崇尚园林文化的绿色学府,在这场巨大的园艺盛会上,贡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主持设计园区地标建筑永宁阁,参与展园方案评审,在央视平台深度解读世园,参与设计有丰富果林景观的百果园,此外还有数百名学生志愿者服务,北京林业大学师生的身影活跃在世园会的活动现场上,是除园艺外另一番优美的风景。
主持设计园区地标建筑永宁阁
●在北京世园会园区中央的天田山顶,矗立着一座辽金风格的传统楼阁建筑———永宁阁。山以阁显,阁因山高,天田山加上永宁阁的总体高度达到52.6米。
登阁凭栏,不仅全园景色尽收眼底,更可南瞻长城,北眺燕山,俯瞰妫水河,是整个园区的制高点和观景绝佳之地。
这座广受瞩目的标志性建筑是由我校园林学院董璁教授主持设计的。
“世园会是荟萃世界各国园艺精华的盛会,为之配套的各项设施在服务于园艺主题展示的同时,也务求体现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文化特色,建筑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文化载体。相对于四馆一心等主要场馆建筑来说,永宁阁规模不大,功能也相对简单,因此更有条件和义务承担起景观营造和文化表征作用。”董璁教授说。
“对于占地面积超过500公顷的世园会园区来说,一个类似万寿山佛香阁的地标性建筑是必要的,其存在不仅可以供人登高望远,还可据以辨别方位,度量远近,其建筑形象更可标示出一座园林的文化渊源和精神风貌。”
“永宁阁采用了辽金时期的建筑风格。这一选择主要是因为北京建都始于辽金两朝,初为辽南京,后为金中都。另外一个原因是辽金所处的中古时代恰好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顶峰阶段,也是中国楼阁建筑的全盛时期,其中最著名的实例是建于1056年的应县木塔。”董璁说,永宁阁重点吸收了辽金建筑的关键特征,使建筑形象呈现出浓郁的北国豪劲之风。
参与展园方案评审
●2017年11月2日,2019北京世园会中华园艺展示区省区市园艺展示的第一批展园方案首次公开亮相。各省区市负责人携展园方案与专家进行交流。从园区的展示效果上不难发现,山水风光、人文特质、民族风采是首批亮相的展园的最大特点,其中不乏一些新颖独到的设计。
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副主席、我校园林学院张启翔教授参与了从北京市申办世园会到陪同AIPH专家组实地考察论证,再到申办成功后关于世园会主题的提炼、LO鄄GO设计的评审及31个省区市室内外展区方案的评审,最后到园区建成后对国际、国内展园及室内展陈的评审。作为主要的评审组专家之一,这也是他第二次在国内参与A1级别世园会展馆方案的评审。早在1999年的昆明世园会,张启翔教授就参与展园评审。与昆明世园会相比,张启翔感受到了各展馆在设计理念上和创新意识上的巨大变化,他说:“1999年是中国第一次举办世园会,相比20年前,北京世园会的设计和展陈考虑得更全面,整体空间布局更加科学,在植物、建筑、园林、文化等方面都体现了较高的水平,而且紧扣本届世园会主题,重点突出了绿色、低碳、环保的设计。”
2019年5月1~2日,2019北京世园会企业展园、高校科研院所展区、省区市室内展品竞赛完成第一次评审工作。此次竞赛邀请了我校园林学院副院长、教授董丽,及其他10余位业内各领域专家(含张启翔教授)担任评委。17个企业展园及5个高校科研院所展区,全国31个省区市室内展区5大项、近2000件展品参与此次评审。
2天的评审,评委及监委会成员走进中国馆内的31个省区市展区,分别对每个展区内的切花、盆栽、盆景、插花花艺和干花5大类展品仔细评价,按照每类展品的评分标准一一评分;实地查看企业展园和高校科研院所展区,从整体效果、设计协调性、主题演绎、创新性、植物材料配置、实用参考价值等方面依次评分。经过2天严谨认真、公平公正的评审,收集、统计评委评分后,第一次评审结果由评委签字确认后封存。
在央视平台深度解读世园
●2019年5月4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刘志成做客央视《百花齐放魅力世园》特别节目,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关于世园会的精彩解读。
他解读道,生态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系列的生态技术、生态手段,如水净化技术、土壤修复技术等。但完全依赖于技术是没有办法生存的,人必将要去建设一个宜居的环境。
中国人喜欢谈天人合一,即人和自然,人的行为、思想和自然是一体的,人和植物、动物是一体的,人的道德逻辑、精神逻辑与自然的逻辑是一体的。
生态保护首先是对一个特定地块的保护,一个生境或一个具体的物种的保护,更高的一个层级是整体保护,整个中国大地是一个整体的生态体系,要对它作出保护则需要我们国家不断推动生态建设,建立生态体系,坚持生态网络。
中国文化传统塑造了独特的园林风格类型,叠山理水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法,我们中国人一说到造园,基本就是指自然山水园,园林学院已故一个老先生,把它总结为叫江南文人写意派山水园,文人园林中浸透着中国的哲学和美学的思想。
他表示,希望世园会达到一个目标———首先是交流,共融,然后引领。中国的园艺文化、园林建设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世界,西方人的逻辑和方式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未来,我们更应该共同谋划生态发展道路。
参与设计有丰富果林景观的百果园
●果树园艺作为独立的展园在世园会首次出现,是本届世园会的创新之举。百果园以种类丰富、景色优美的果林景观为主体,突出“乐果、乐活、乐世园”的主题,从果林栽培、果业发展、传统文化、乐活体验4个层面为游人带来快乐的游赏经历。
该项目的总设计师为我校风景园林85级校友吴忆明,项目负责人为园林85级校友于新江,我校校友余传琴、白华林、牛琳、李浩然、邢至怡参与设计。
百果园主入口,设计造型是从苹果的纵剖面轮廓演化而来的,象征平安如意。全园通过花映春晖、果香满夏、暑味余甘、珍露润秋、嘉实冬藏5大展区布局了12个果树品种专类园,同时栽植了1600余株园林树种及7000多平方米地被花卉作为百果园底色背景,共同营造出果树繁花的百果之园。
百果园向游人展示体现了果树园艺特色的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文化,互动与体验。
数百名学生志愿者服务世园
●我校2019年北京世园会志愿服务工作于本学期初启动选拔招募,对标三个“百分百”要求,经筛选最终录取了310名世园会志愿者,305人正式上岗。在服务期间,志愿服务团开展“加油世园”“花伴世园”、“暖心世园”行动,成立临时党、团支部,开展驻地宿舍主题手绘、世园会植物花卉手绘、场馆主题速写、漫画形式记录志愿者日记等活动,为世园添绿、为首都添绿。
我校世园会志愿服务团作为首批服务的世园会志愿者圆满完成了服务工作,多家媒体报道了我校志愿者的服务成果,世园局相关工作人员和嘉宾游客也对志愿者们表示了高度赞扬。
(添翼梁静整理)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