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的美好,依靠每一个劳动者辛勤的付出;校园作为一个小社会,校园里劳动者也在为建设美好校园献力。一天的开始,小店营业开始接待顾客;食堂工作人员正换上工作服准备食材;快递阿姨已经在统计新一天的快递订单。一天的结束,小店已经关门;昏暗灯光下,食堂还留着几个窗口等着下晚课的学生;倍阅书店的兼职店员正在整理书架……你见过他们认真工作的模样,也享受着他们努力付出的结果,但你可曾了解过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着的意义?
这一次,我们采访了生活周边的劳动者。关于劳动,他们有着不一样的理解。
食堂员工:我要等着学生们
晚上八点的桂香园二楼有一些清冷,很多窗口的灯已经渐渐黯淡,一声“下班咯”,各个档口的工作人员准备结束这一天的劳作。易记鸡柳饭的灯还亮着,阿姨也还在等着,等着下晚课的学生来吃饭。阿姨看了看时间,嘱咐她丈夫:“这炒饭再热热吧,孩子们该过来了。”
从2013年到如今,从每天早上六点半到晚上八点半,日复一日,阿姨已经在桂香园工作6年了……对于这份工作,阿姨真诚而无奈地说:“每天这么累,有时候累到因为一点小事就能和我丈夫吵起来。但是为了能让晚上七点四十分下课的孩子吃上热乎饭,我还是要等着他们。”她把对学生的关心化为这一份坚守的等待,一天又一天,在坚守中收获的无数句“谢谢阿姨”也是她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我有胃病,必须按时吃饭,但是晚上下课很多窗口都没人了。每次下晚课听见阿姨热情的招呼,心里就很踏实。”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小白经常去易记鸡柳饭的档口吃饭,甚至担心搬去南湖校区上课后,不能经常吃到这家的饭。对于学生的褒扬,阿姨很自豪,“我丈夫每天亲自掌勺炒菜,六年里从来不马虎,我们都是用时间和心血来做这一份事情的。”
六年里,阿姨和她的鸡柳饭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她最开心的就是毕业后的孩子还会回到桂香园,告诉她很想念这里的饭菜,也很想念她。“这些学生不仅是我的朋友,更是我的孩子。他们毕业后还能再回来看看学校,看看我,这就是最开心的事情了。”
“趁现在还能工作,还是想多坚持几年,因为我还要等着下晚课的孩子们吃饭呢。”她用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的坚守和关爱也温暖着华师人的胃,温暖着华师人的心……
倍阅团队:爱书学生,助力书店运营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谈起接手倍阅书店运营工作的原因,店长赵天傲不自觉地吟出这句话来,他坦言,最初只是本着对读书的热爱,成立了“图书漂流吧”,目的是把爱好读书的人聚集起来。后来,在漂流吧的基础上建立了倍阅书店运营团队。
到过倍阅书店的人都见过围着围裙的店员,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店员其实也是华师的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因为读书的爱好聚在一起,为这家书店的运营尽一份力。
倍阅书店的运营团队有16个人,他们的工作内容没有严格的划分,只是在某个时间段值班,完成书籍整理、文创销售、店铺保洁等工作。琐碎的工作中,也夹杂着些许不易。刚开始在书店工作时,每个人都是“小萌新”。不知道书籍应该按照什么规则陈列摆放,也不知道挑选什么样的书才能迎合大学生的品味。没有人教,一切门路都是大家一起慢慢摸索出来的。
书店“大管家”秦旭芳是文学院16级的学生,每天都是她最后一个关门离开的。在面对客人各种奇奇怪怪的要求时,她总是会低下头来耐心解释。面对刚陈列好又被看书人打乱的书架,她只能一遍遍重新去整理。对此,她开玩笑说:“我现在脾气超好的。”
兼职小游:在兼职中感受别样氛围
咖啡店就像时光瓶,流入其中的时间总会变缓。开在图书馆九楼的咖啡店舒缓了紧张的学习气氛,为燥热的午时增添了一抹明媚和慵懒。
小游曾是这家咖啡厅的兼职员工,对他来说,是兴趣带着他走进了这家咖啡店。“其实在上大学前就会脑补自己在咖啡店工作的画面,一进大学自然就到咖啡店打工了。”他希望通过兼职学会一些咖啡的做法,同时“尽情使用”大学生难以接触到的商用咖啡机。
小游刚开始的工作就是收盘子、做清洁,一段时间后老板才教他做一些饮品,最后才是做咖啡。在兼职过程中,小游学会了意式浓缩、拿铁、卡布奇诺、摩卡等样式咖啡的制作,店铺工作较少时他也会享受自己做的咖啡。“想喝什么都能自己做,客人较少的时候完成了工作就能自由分配时间。”
咖啡店工作人员少,小游有时需要独自完成点单、出品、送餐的工作。交换生是咖啡店的常客,送餐的小游偶尔也会被留学生拖住,成为他们的“汉语老师”。临近考试前,咖啡店会很忙,看到大家埋头复习,小游自己也会被这种抓紧一切时间学习的氛围感染,这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兼职体验。
小游用这份兼职的工资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件新年衣裳,为这次劳动体验留下印记。南国北岛老板娘:带着爱将小店经营下去
南国北岛从南门搬到满江红后重新开业,许多人发出了“小岛终于回来了”的感慨。老板和老板娘都是北方人,最初来到武汉这个“南国”,他们以“北方孤岛”自比,是小店给予了彼此温暖,因此有了“南国北岛”这个店名。
店铺开了两年多,一直都是委托别人经营,生意也不温不火。真正让他们下定决心把这家店运营起来是在去年暑假。“要么把店做好,要么就直接关门”,老板娘很有决心。起初,他们无法确定做什么特色产品,只能一遍遍尝试,研究更健康的饮品;之前使用的奶粉品质较低,只能顶着大太阳穿梭在江汉路旁大大小小的原料供应店铺,寻找更好的牛奶作为替代。经过他们的一番努力,终于在秋季开学初推出了鲜果饮品系列。
店里有一半的顾客都是熟面孔,“可能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也不知道会员编号,但确确实实是熟悉的人。”给老板娘印象最深的是一个老婆婆,买一杯草莓味奶茶就站着和老板娘唠嗑,偶尔还会带上闺蜜一起来。即便后来奶茶成本上涨,给老奶奶的草莓味奶茶依然是6块钱。只可惜店铺搬迁突然,又没有联系方式,无法告知老婆婆这个消息,“也不知道她还能不能找得到我们这里。”
对于老板娘而言,开店的初体验,已经由一开始给“北岛”带来温暖变成了给一群人送去爱。
栖居咖啡老板:始于爱好,终于坚守
“来杯咖啡吧,你会喝到不一样的味道。”阿姨坐在咖啡店门前,微笑着向每一位经过的客人埋下悬念。如同小店的名字“栖居咖啡”一样,这家清新的咖啡店“栖居”在阳光码头里。
与许多开咖啡店的年轻人不同,阿姨在五十岁时才发现这个爱好,而且决定长久地坚持下去。半年前,阿姨受阳光码头之邀,带着十年的招牌和爱好来到这里,成为码头的一员。“开咖啡店的人都是因为爱好,精品咖啡店本身是不赚钱的。”阿姨介绍道,“没有爱好的因素怎么守得下去店?”尽管受快餐咖啡的影响,精品咖啡的销路并不宽广,阿姨仍选择坚持下去。爱好咖啡的她希望将钱花在咖啡本身上,用心将每一杯咖啡做好。
一家人一起来喝咖啡的情况在阿姨的店里很常见,原木色的桌椅、暖色调的墙纸为店里装点了一份温情。“来这里喝咖啡的都是我的朋友,大家都叫我阿姨。”谈及顾客经常光临的原因,她说,“习惯的感觉比咖啡本身更重要,大家都习惯了这家店的感觉。”快递阿姨:温暖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
傍晚七点的满江红大楼略微有些冷清,小吃铺的老板和老板娘闲聊着琐碎的生活,卤菜阿姨也快要结束一天的工作,门口韵达快递的阿姨还在打包着快递。“发货的事情不能耽误,晚上八点以后就发不走了,我们得为寄货的人负责。”
据阿姨讲,她在华师做快递工作已经五年了。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快递行业时,阿姨笑着表示,是生活选择她,而不是她选择生活。“你们还小,阿姨做快递很简单的目的就是为了生计,要想办法赚钱生存。”
新闻传播学院彭彭说,“韵达的那个阿姨太暖了,有次我去给妈妈寄快递,阿姨笑着问我,‘妈妈的地址是在你心里还是在你的手机里呢?’感动到要哭,之后我寄快递肯定会去那里。”
当听到很多人认为韵达快递很温暖时,阿姨笑得更开心了,眼睛弯弯的像个小女生。“这是因为阿姨心态好,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这样什么事就都能想得开,也就不会生气了。”
七点半了,取快递寄快递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阿姨熟练地用胶带缠裹着纸箱子,像往常一样笑着问排队取快递的同学:“孩子,你是多少号?”满江红大楼里热闹起来,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对职业的坚守与热情也在闪闪地发着光。
纵使春光即逝,劳动者的辛勤身影仍为暮春增添了一抹亮彩。五月的天空少了四月的雾息,开始明亮。明媚的阳光下,劳动者的额头零星布着汗水,他们带着自己的梦想与坚守在校园耕耘着,为收获埋下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