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塞罕坝精神 产出东林效应
本报讯(记者李大光)4月27日下午,弘扬塞罕坝精神座谈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学校校长李斌、副校长雒文虎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与各届校友欢聚一堂,畅谈塞罕坝精神。李斌校长表示,要以塞罕坝精神为原点和辐射点,壮大校友圈、朋友圈,携手打造“美丽中国”的“东林样本”,讲好东林故事,弘扬东林精神,产出东林效应,打响东林品牌。
座谈会邀请时为东北林学院1962年毕业生暨参与塞罕坝机械林场创建的朱俊凤、金广玉、刘滨3名校友,讲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建立的艰辛历程。3名校友用亲身经历阐释了塞罕坝精神的深刻内涵,朱俊凤、金广玉、刘滨三名校友谈到,1962年,为改变“风沙紧逼北京城”的严峻形势,国家林业部建立了塞罕坝机械林场,当时的东北林学院分配了47名林学系本科毕业生到塞罕坝各个分场,从事育苗、抚育、运输等技术岗位工作。植树造林、病虫害防治、护林防火、森林经营,每一件与荒山绿化有关的事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用青春、汗水,甚至生命书写了塞罕坝的绿色传奇,把“东林精神”融入茫茫荒原,共同塑造了以艰苦创业为核心,以科学求实和开拓创新为支撑,以无私奉献和爱岗敬业为价值取向的“塞罕坝精神”。
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原型创作的电视连续剧《最美的青春》的编导和主要演员也来到了座谈会现场,在座谈会上畅谈了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的拍摄意义和创作感悟,并对塞罕坝精神和东林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参加座谈会的东林毕业生代表也在座谈会上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作了发言。他们纷纷表达了对前辈们的敬佩之情,并表示,前辈们是时代的楷模,是他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前辈们用东林人的艰苦奋斗给塞罕坝精神作了最鲜活的注脚,正成为一代又一代林业人耕耘山海林田、塑造美丽中国的动力源泉。
校长李斌在座谈时表示,一所大学总要散发着某种精气神,57年前,东林学子积极响应祖国号召,历经千难万苦,书写出112万亩塞罕坝绿色奇迹的感人故事,这既是47名优秀学子艰苦奋斗的剪影,也是一面飘扬在塞罕坝上空的“东林精神”旗帜。作为一名东林人,感到无上荣幸,也备受感动,为老校友长久的坚持和默默的奉献而感动,为剧组主创团队高歌新时代、拍好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而感动,他代表学校,向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致敬,向文艺工作者致敬,向缔造“荒原变林海”奇迹的“地球卫士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