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一百年来五四精神发挥着正向指引和凝聚人心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
1.五四精神的内涵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五四运动集中体现了以青年学生和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舍身取义的牺牲精神;高举科学与民主的伟大旗帜的、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冲破旧思想旧文化的牢笼,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创造精神。这三种精神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共同构成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历史高度来审视五四精神的实质,必然将进一步深化对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
反封建文化、接受进步思想是其价值追求。五四运动前后,部分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告知人们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要坚持用进步的眼光认识世界,学习世界先进思想,集中表现为一种进步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中国民众积极向前。
民主与科学精神是五四精神的重要内涵。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高扬民主与科学大旗,极大地启蒙了人们的思想。一是反抗封建礼教的民主精神。二是学习和传播先进文化的科学精神。五四时期,进步青年在众多理论学说的比较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逐渐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且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与追求创新是其灵魂所在。五四精神集中表现为一种创新精神。五四时期,这种创新精神体现在理论上就是马克思主义被广大知识分子接受并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这种创新精神体现在实践上就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动广大民众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2.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仍然是所有青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发扬五四精神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实质高度匹配。要把发扬五四精神纳入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围内,通过组织开展五四运动纪念活动、五四 精 神 的 学 习 活动、五四表彰活动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灵活多样的载体。
五四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五四精神是近代早期中国人民伴随着民族意识的崛起而孕育和形成,并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得以不断地生长和发展,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征程上砥砺前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历史和现实表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五四精神始终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五四精神是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源泉。当前中国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生动地展现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求真求实的探索精神和破旧革新的创造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形成和开创离不开五四精神的强大力量,拥有五四精神的当代中国人有理由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五四精神滋养、培育着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扬五四精神与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密切联系。弘扬五四精神不仅有助于提升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能力素质、道德素质、创新素质,而且还有助于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拓创新。以发扬五四精神培育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引导他们以开放 的 眼 光 观 察 世界,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大发展大变革的背景下,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善于和新事物打交道,他们更乐于理解新事物、接受新事物,与时 代 潮 流 紧 紧 相依。因此,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把发扬五四精神与坚持实践创新、理 论 创 新 结 合 起来,要结合新时代的社会发展现状,深化对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面临问题的认知,总结经验,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的基础上促使自身发展与 社 会 发 展 相 协调。
3.形成全面发扬五四精神的氛围
新时代仍需发扬五四精神。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更应该以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为本,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让自己成为对国家有用、对社会有用、对人民有用的高水平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是爱国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方式。科学精神对广大青年构建崇高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仍需要 “理性批评的态度、兼容并包的胸怀、探索未知的热情和为真理而献身的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但我们在传承和发展五四精神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五四精神的时代感召力和青年组织的组织凝聚力仍有待提升。对此,应大力创新五四精神传承发展的现实路径,形成全方位发扬五四精神的氛围。
从国家角度,要不断为五四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要树立当代优秀青年典型作为五四精神的传承代表,阐发和发扬五四精神的新时代价值;要推进五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融合,使五四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明确的政策导向,如在青年人才的培养使用方面,把具备五四精神作为党组织选人用人、政府人才扶持、企业人才吸引的基本条件。
从社会角度,要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发挥五四精神的重要作用,培养人民群众在社会思潮复杂条件下明辨是非的能力;要准确阐释五四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消除人民群众疑虑,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思想文化侵袭;要创新传播途径和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和发扬五四精神;要全方位宣传宣讲,让全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真正理解、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要对五四精神的传承发展作出具体规划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把传承和发展五四精神作为学校、企业、政府机关等单位团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个人角度,要认真阅读近代史权威史料,理解五四精神对近代以来中国人精神塑造的深远影响;要明辨是非,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以史鉴今的历史思维来提高对五四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运用辩证思维和历史思维来透视各种社会思潮,坚决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把握历史发展趋势;要勇于担当,将践行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作为新时代爱国强国的主体精神引领,担负起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