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取消清考:几家欢喜几家愁




  编者按:
  清考制度是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其本意是帮助更多的大学生顺利毕业,却不期成为了逃课挂科的保护符。针对此现象,教育部要求严把毕业出口关,坚决取消清考制度,这在高校学生中引发了轩然大波,各高校也伴随着《通知》进行了更加严肃的改革。
  大学一直被认为是学生的快乐园,无论是“学霸”还是“学渣”都能在大学校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但这种状态似乎持续不了多久了———8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提到的取消清考制度引起最大关注。通知一出,舆论哗然,有的拍手叫好,有的愁眉苦脸。
  什么是清考制度?
  一名大学生的一门或多门功课在期末考试的时候没有及格,而他进行补考后还是没通过。在这种情况下,这名学生所在的大学又不允许该生重修这门功课,或者该学生在重修功课的前提下还是无法通过考试,那么在他毕业之前,这所高校会再给他一次考试的机会,让其“顺利”毕业,这种毕业之前的考试,称之为清考。
  清考制度,对大学生而言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一种举措。有了清考制度,一些大学生可以心安理得地混日子,学习态度极不端正,每天在吃吃喝喝睡睡玩玩中度过,虚耗了四年宝贵的学习时光,也浪费了高中三年的废寝忘食———毕竟对于能否顺利毕业,他们是没有“后顾之忧”的。
  大学面临取消“清考”
  《通知》表明,从2018 级学生起开始实施新方案,持续抓四年,全程管到位,其中取消清考制度被重点提出。但据调查结果来看,许多新生对这一通知甚至清考制度都不甚了解。在解释过后,18 级初教院的李平义说出了她的想法:“个人而言不是很赞同这个举措,但确实会让我更加抓紧学习,对提升大学生知识素养还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非2018 级的老生,对这则通知持赞成的态度,一方面和自己关系不大,另一方面也的确希望中国的大学生含金量越来越高。
  但《通知》真的与老生无关吗?或者说,整个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只在于18 级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大学生增负的呼声近年来热度持续走高,多所大学的改革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近日,华中科技大学18 名学生本科变专科的新闻引起了网络热议;更早之前,武汉大学的学生因考试作弊而被开除等等。由此可见,狠抓高等教育是社会共识,《通知》的发布只是书面化,系统化了这种共识,18 级学生该更为重视,其他老生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一改学风狠抓教育质量
  除了取消清考制度外,《通知》还发布了以下几点要求: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加强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这四点与目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可谓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高校教育改革措施。
  17计本的杜云同学表示,自己接触到的大多大学课堂老师只是自顾自地讲,导致学生没兴趣;高中老师则更加尽心尽力,会严盯学习情况,学生也更加积极。17旅管的石利丽想法略有不同:“学习热情不高主要是自己个人的原因,但是在大学这种宽松的环境下,也会有影响。”这两位同学的看法都有现实之处,大学课堂上,大学生低头看手机、埋头打呼噜的现象在一些高校并不鲜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大学生的自律意识不高,学习积极性很糟,大学和高中的教育方式是不同的,或许大学给学生更多自己思考与探索的机会让学生的惰性有了可乘之机;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大学教师用满堂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应付课堂,让大学生在课堂上几乎很少有比较大的收获。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除了端正学生自己的思想态度外,注重课程本身的质量以及教师教育方法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学录取率如此之高的现在,几乎每个人都要经历大学时代。但大学不是一个度假休闲的安逸温床,它更应该是能够带给我们知识,带给我们技能,让我们受益一生的象牙塔。请大学生们努力过好今后的每一天生活,无论是否有这样的规定或那样的政策,我们都要坚守自己的梦想,让以后的自己有一个不悔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