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编者按: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3月21日,学校组织召开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座谈会。参会人员结合学校实际和自身工作实际,各抒己见,谈了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


  宋代词人晏殊有词云:红英一树春来早,独占芳时。今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更早,更朝气蓬勃,更充满春意。习近平总书记于3月1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明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做出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教师队伍的高度重视,让我们全体思政课教师们心中充满了无限快乐和诸多感慨:思政课的春天来了。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课兼职教师,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阅读了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看完之后,感触良多,既深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总书记给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我们思政课专兼职教师上了一堂特殊而精彩的思政课,他深情满怀,他语重心长,他谆谆叮咛,他满腔挚爱,他深厚关怀,他殷切期待。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对标总书记提出“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及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入到教学之中,拓宽视野,深情满怀,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用心讲好思政课,不断增强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思政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担当有责任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让学生知道他们肩上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既是历史的局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我认为结合我校特色,可从以下两方面着眼:
  一、将马克思主义信仰融入思政教育全过程。除了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外,可结合艺术类院校特色深入浅出地适当开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美学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从了解、热爱进而由衷积极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从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以“美育”带“德育”。坚定信仰很重要的一环是文化自信,文化上的自信将促进理想信念的坚定。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这么多优秀的精髓,又是我们本民族的瑰宝,为什么我们不近水楼台,更好地为我所用呢?这就叫做文化自觉。所谓文化自觉就是愿意去了解自身的文化,找到文化中真实的自己,而大学的文化自觉更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我们学校的校训是天工开物、匠心独运,这个校训正体现了在现代化语境中,如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个校训的引领下,我们的大学文化不断彰显,我们服务上合峰会的工作以及近期的为人民而设计展览都是对这一校训的展现。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得以确立的根据。而自身的特色正是自信的源泉。
  文化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实践,我们讲知行合一,我们要培养学生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勇于担当,吸收优秀的传统文化,引领时代文化和社会风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者。
  此外我们也要在传统文化里寻找借鉴、研究如何将“德”与“美”完美地融合,“以美来唤醒初心”对待传统文化,既褒其精髓,也不讳言其弊,从中探寻德的意境、美的气魄,将它传递给学生,让真善美成为形而上的超越力量,让道德成为一种本能或信念,唤醒我们天性中的善,实现文化自觉、民族自省!
  认真领会精神要义,奋发有为勇于担当。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前行方向,对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殷切期望。
  这是建国以来,党中央第一次组织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座谈会,意义无疑是非常重大的。作为一名兼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总书记的讲话中受到极大的鼓舞,触动很大,感悟和启发良多。3月21日,学校组织了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座谈会。会上,我认真听取了与会人员们的心得和何思清书记的总结讲话,进一步加深了对总书记讲话精神要义的理解。在此诉诸笔端,从几个关键词的粗浅理解和认识上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以抛砖引玉,更好地为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服务。
  一是关键词:螺旋上升所谓“螺旋上升”,《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中这样描述:“螺旋式上升,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形象描述。指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曲折前进的运动形式。螺旋式上升的基本特点和特征是前进性、曲折性和周期性。”美国学者布鲁纳在其著作《教育过程》中提出了“螺旋式课程”的概念,突出了:“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学习者都有他自己的观察和解释世界的独特方式。”
  从上述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螺旋上升”不是直线式的上升,而是充满着迂回、曲折、往复等特性的前进上升过程。同时,对学习者安排学习任务,要按照学习者的自身特点去进行。因此,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我认为实践意义非常深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要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能简单粗暴地进行知识灌输。长时间以来,学生们一直处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教”的氛围中,对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已颇感“厌倦”。因此,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要积极当好“导演”,做好“谋篇布局”工作。教学的态度要温淳端正、耐心细致,教学的方式和内容应体现多样化、启发式、艺术性,教学的过程和路径体现战略性、曲线化上升等。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会议上讲,“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我想,在总书记思想的指导下,思政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春风化雨,胸有成竹、言之有物、物有所值非常重要。
  二是关键词:拔节孕穗期习总书记用“拔节孕穗期”形象地说明了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最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栽培。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影响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和走向,如扣不好第一粒扣子,往往易误入歧途。总书记的讲话,让我们深感思政理论课教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最首要的任务就是要积淀学识、丰盈学养。在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的论述和谈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勤于从中国典籍、优秀传统文化中含英咀华、汲取营养,通过平易通俗、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核心要义,这深值我们学习。思政课教师要在理论话语体系的支撑下,运用平易通俗的语言拉近与学生们的情感距离和理论距离;要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和见解,多层面、多维度、唯物辩证地掌握和运用教学材料从而充实整个课堂,丰盈学生们的头脑,为他们的“拔节孕穗”助力。
  三是关键词:家国情怀泱泱华夏五千年来,家国情怀是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独有精神特质的自然抒发。回溯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国情怀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华儿女的精神品格、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使广大人民能够自觉维系中华民族血脉,自觉传承中华文明薪火,自觉守护中华共有家园。
  在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就要求,首先我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只有这样,在授课的过程中才会通过自己的温度、激情、信仰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塑造学生。我们相信,一批批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优秀学生必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必能成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给一线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代表上了“一堂特殊而难忘的思政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题的座谈会,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和思政课兼职教师,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备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
  一、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习总书记讲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执行者,我们首先要明确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在具体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这也是我们党领导教育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和鞭策,无论是从事思政课教学,还是开展学生教育管理,我们必须做到旗帜鲜明,理直气壮,以更加积极向上、自信、担当的精神状态,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立德树人,使命光荣习总书记生动地将青少年阶段比作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于这个重要的人生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最需要精心培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作为一名思政教育工作者,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在工作中首先明确教育职责,认真负责,同时开拓视野,科学梳理工作目标和思路,创新教育形式,努力在学生心灵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既要“修其容”,更要“饰其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三、学无止境,育人育己讲好一堂触动学生心灵的思政课并不容易,特别是在时代快速发展、教育对象复杂多变的当下,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把握,还是授课内容、教育形式的设计,都对思政课教师和思政教育者提出了更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育人”先“育己”,对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想要学生“入脑入心”,自己首先要“真信真学”,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修养身心,用人格魅力去感召学生,用扎实的理论素养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师,在授业之前自己应读通弄懂理论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其次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特点,摸清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征,切实提高授课水平,结合互联网时代社会特点和学生个性需求,总结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方式,用情用心,多措并举,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光,使学生乐学、善学,自信前行。 (下转10版)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