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宫墙深深 斗诓世人



编者按:后宫真的有无休止的尔虞我诈吗?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女性在古代社会到底是什么地位?

  伴随着宫斗剧市场的兴起, 这些疑问渐渐在人们心中产生。以清朝为例, 清宫制度森严, 对女性的束缚颇多, 像此类剧中这样精彩的生活可以说并不常见, 前朝才更是风起云涌的地方。但宫斗剧的火爆必定代表了一种社会趋向, 在高校中这种趋向是如何体现的呢?

  宫斗剧是指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为背景,将后宫嫔妃或女官等女性角色做为故事主体,以人物情感纠葛或政治权力倾轧为剧情主线的剧集。它注重娱乐和戏说,与历史正剧有一定的区别。一部 《延禧攻略》 一部 《如懿传》 ,霸占了整个夏天的电视剧热度榜,网上对他们的热烈讨论更是让宫斗剧再度成为爆款。作为追剧主力的大学生群体,对宫斗剧又会有怎样的看法呢?

  宫斗剧为何再热?

  近年来由于部分宫廷剧的粗制滥造导致了观众流失, 或者说由于有了《甄嬛传》 等珠玉在前, 观众对宫斗剧的审美也逐渐提高,有了更多要求。以上半年的唐代宫斗剧 《深宫计》 为例, 观众纷纷对其服装配色进行了吐槽, 认为太过俗气, 甚至连以前颇受好评的 《宫心计》 都受到了牵连。与此相比, 《延禧攻略》 和 《如懿传》 的精良制作可谓是火爆的重要原因。

地科院的王嘉佳表示: “以前的电视剧场景服装配色花里胡哨的, 剧情也都很狗血。 《延禧攻略》 用的莫兰迪色滤镜让整个剧有了高级感,而且里面的服装都很精致,据说还融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 环工专业的莫同学则对剧情更为重视: “最近的电视剧都很狗血, 《延禧攻略》 一改其他电视剧温温吞吞慢节奏的常态,女主金手指大开; 《如懿传》 的女主很佛系, 虽然宫斗大女主但出人意料的‘身先士卒’ ,两部剧都给人新鲜感。

  热播源于生活

  新闻传播学院的邵彩云喜爱追剧: “大学生活太闲了,追剧能够很好的打发时间。 宫斗剧里的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以及主角在艰难的后宫斗争的剧情都非常的刺激,与我们食堂、 教室、宿舍三点一线的无趣枯燥生活不同, 让人看的很爽很解压。” 化材院的蓝江妮以 《延禧攻略》 为例说道: “ 《延禧攻略》 这部剧中女主魏璎珞从一个普通的宫女,凭借着主角光环一路升级打怪的过程挺励志的。每次看到她惩罚完坏人就像游戏通关一般舒畅,就和我们平时与学习上、工作上的困难作斗争赢了一样。”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看宫斗剧的观众大多以女性为主,男性观众较少。而女性观众对宫斗剧中的主角的“认同感” 都很高, 容易将自身感情带入角色。 在大多数观众看来, 相对于无趣枯燥的现实生活,剧里的大起大落才应是出彩的人生。除去宫斗剧里的勾心斗角,主角在后宫里的一路走来晋级的历程也体现了自我奋斗的励志主题,这也不免让宫斗剧被人视为办公室晋升指南。

  市场回暖的隐患

  从“宫斗鼻祖”《金枝欲孽》到后来的《甄嬛传》,再到如今的《延禧攻略》《如懿传》,中国人似乎对宫斗剧情有独钟,这样的观看选择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或者本质上代表了观剧人群的价值取向。作为旁观者的 18 新闻梁培宏对宫斗的热播并不认同: “我不爱看宫斗, 感觉宫斗戏就是一个套路, 在我看来, 满是勾心斗角, 尔虞我诈的后宫争夺会对观众的价值观会有不好的影响。热播并不一定是好事。” 石同学也表示: “对于三观没有完全成型大学生来说, 宫斗剧如果只表现了以暴制暴,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价值倾向,还让人心生羡慕, 恨不得参与其中, 那这就是毒害。”

宫斗剧是一个可以深度挖掘的画材类型,它可以表现特殊人群悲惨的命运以及扭曲的人性,可以表现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毒害,然而如今这些内容在电视剧中完全被弱化了,所呈现是争名夺利,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无限扩大。 这难以达到对人性的关怀, 相对于争权夺利,和谐友爱的价值观才应该是主流。

  宫斗剧该何去何从

  宫斗剧不只有负能量, 暑期两部剧的热播, 也促进了背后相关产业的发展, 传承了发展了非遗, 但这样还远远不够, 据悉即将开拍的 《熹妃传》 已经引起了观众们的审美疲劳。化材院的周悦认为: “为什么一定要拍清宫剧呢?中国那么长的历史, 不应该用更大的空间来发挥艺术创作吗?” 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 看电视不过是消遣,看多了尔虞我诈十分心累, 其实更愿意回归纯真, 希望有更多舒心温暖的剧出现。

古代庞杂的后宫体系能使该剧种不断出新, 但如若不尊重历史, 宣扬错误的价值观, 宫斗剧的颓势是可以预见的。宫斗剧虽不是历史正剧, 但当借用了历史的名义时, 就该尊重历史,传承历史, 而不是在剧情或背景上都局限于狭小的范围。未来的宫斗剧应更注重质量把关, 一部真正好剧需要时间酝酿, 也值得去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