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定是我从政起步的地方。”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用他对党忠诚、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在正定谱下一段青春华章,《习近平在正定》用一份份真实的采访实录,回顾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奋斗历程,为广大青年学生干部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一部生动感人的教材,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青年学生干部的“必读本”。
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信念坚定,是新时期好干部第一位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书中采访对象说,“习书记三十多年前就做好以身许国的思想准备了”。习近平同志当年放弃了北京优越的条件,主动要求到基层工作,在被当时的记者问及为何做此决定时,习近平同志说“在百废待兴、改革初起的当下,我们这些有了觉悟的人,就必须站出来身体力行,投身于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能改变多少就改变多少。如果大多数人都这么想、这么做,这个国家的未来就大有希望了。”这番朴素又“接地气”的回答,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同志的家国情怀和以身许党许国许民的坚定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一次回信中说过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青年学生干部必须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远大理想,把个人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机结合,并坚持不懈地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习近平同志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习近平同志刚到正定不久,便改善小学办学条件,还顶着巨大压力,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农民减负。习近平同志说,“我们正定宁可不要‘全国高产县’这个桂冠,也要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这充分彰显了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人民公仆本色。如今,有些学生干部干工作,更多地出于积累自身“资本”的功利目的,普遍存在 “精致利己主义者”倾向。学生干部来源于同学,必然肩负着全心全意服务同学的责任。广大青年学生干部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深刻理解和体会他服务群众的 “赤子之心”。这就要求学生干部平日里就密切关注同学需求,增强做同学“贴心人”的行动自觉,多听同学的倾诉,多办同学期盼的活动。
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十多平米的一间平房,一张三屉桌、一个文件柜、两条凳子,一张床板、一个脸盆架、一个暖水瓶、一个电灯泡,这便是他办公室兼宿舍的全部装备。”年轻的习近平同志始终牢记和践行着我们党简朴务实、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青年人的三观还处于形成之中,容易受到拜金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永葆本色的“传家宝”。青年学生干部必须要严以律己,做好表率,戒骄戒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人情所扰”。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对年轻干部的明确要求。我们在书中看到,年轻的习近平同志 “脚踏实地、低调务实”,“不喜欢在材料和稿子里出现官话、套话”,“到正定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研”。习近平同志走遍了全县每一个村,亲自发调查问卷,走到农民中间了解实情,采取多种务实有效的工作方法,将正定的各项事业发展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青年干部成长无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习近平同志说,“一定要树立求实精神,抓实事,求实效,真刀真枪干一场。衡量一个干部的好与差,就是看他能不能办实事,能不能打开局面。”这一衡量标准对青年学生干部也同样适用。青年学生干部必须要秉持务实的作风,从最基础的事情做起,从最细微处入手,不论大事小事,认真负责地做;绝不眼高手低,不投机取巧,实实在在地干。
开拓进取,勇于担当。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习近平同志到正定之前,当地经济较为落后,人民群众的思想也不够解放。由于受这种长期的思想和体制束缚,正定的改革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来正定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勇于面对挑战,主持制定“人才九条”,谋划推动 “半城郊型”经济,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建设,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勇于担当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胆改革创新,为正定经济社会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青年学生干部承担着服务学生的重任,必须要具备敢为人先的锐气,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学生工作方式方法,提升服务同学本领。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生动诠释了什么叫党和人民的好干部,为青年学生干部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作为青年学生干部,我们要自觉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人生导师,牢记“实事求是、朝气蓬勃”的校训,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矢志不渝成长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者系我校青少年工作系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