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一见倾心 再见倾情
苏逸:轻松玩转古风音乐

不同于摇滚音乐的金属感;不同于古典音乐的厚重感;古风音乐具有独特的中国式美感。歌词古典雅致、措辞整齐,宛如诗词歌赋,曲调唯美,注重旋律,演奏多用民族乐器。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了解并热爱古风音乐。在淮海园里,就有这样一位同学,她疯狂热爱古风音乐,并尝试创作,如今的她不仅在淮海园小有名气,在古风音乐圈也崭露头角。她就是文学院新闻171班的苏逸。

一曲启蒙倾心古风
“点一盏灯听一夜孤笛声,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四年前,一曲《华胥引》让苏逸初触古风。
“第一感觉是婉转凄凉。”读高一的苏逸在一次机缘巧合中听了《华胥引》。出于好奇,苏逸开始在网络上搜索古风音乐。
“终是为你,覆了天下。”一曲《倾尽天下》让苏逸彻底爱上古曲。
其实,苏逸对音乐的喜欢不是一时兴起,“妈妈的胎教做得太好了,从小就被‘浸泡’在音乐里。”提到音乐的启蒙,苏逸笑着说起了渊源。全家都喜爱音乐,“帮我起的名字也带有古风味儿“。

虽说苏逸与音乐早已结缘,但高中时期繁忙的功课和沉重的学业让她的课余时间不断缩短。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对古风歌曲的热爱。

 “可以说是争分夺秒了。”课业繁忙就在上下学的路上边听边唱,“听得多,唱得多,就萌发了写歌的想法。”后来无论去哪苏逸都随身携带便签本,只要一有灵感,苏逸便当即记下,“爸妈的手机和车里都是我下载进去的古风歌”想起高中时期的痴迷,苏逸忍不住笑言。

一首演唱 致敬江湖
如果说高中的繁忙压抑了苏逸的创作梦想与才华,那么大学便给予了苏逸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大一时,苏逸为自己取了“诉休”的艺名。找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聚在一起,他们一起听、唱、写古风歌。
大二上学期,在惊闻金庸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后,苏逸和她的伙伴放弃了本来正在制作的音乐,临时决定制作一首歌来纪念金庸老先生,并准备在“头七”当天发布。“时间紧!任务重!”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在按时发布。”苏逸和她的伙伴立即投入到新作品中。通宵了整晚作曲编曲,11个人围绕主题写词创作,通过不断地打磨和推敲,历时三天整理完毕。
“词曲表达和演唱的情绪都怕拿捏不准。毕竟金庸作品承载着几代人的青春回忆。”拿到词曲后,苏逸开始顺词、找旋律、找地点录制。在没有录音场地的情况下,最终,她靠着麦克风、声卡、监听等设备,在宿舍完成了录制。苏逸说,这
得感谢室友们的配合。
“练了多少遍记不清了,最后一个小时反复录制,第二天嗓子都哑了”。终于,《祭江湖》准时发布,并在国内知名音乐网站上线,顿时引起很多听者的共鸣。“唱功超棒。”除网络上的听众外,淮海园里也一下添了许多“粉丝”。新闻班的程同学听完《祭江湖》后,便迅速在QQ空间内转发分享了这首歌曲。
一年历练  迅速成长
对于赞美,苏逸常常一笑了之。新歌发布后,她不仅反复听,而且还让她的父母和朋友听。“让他们挑毛病才是我的目的。”
“很多作曲人都是从小学琴或者学音乐的,有一些人弹琴的时间比我年龄都大。”为此,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苏逸想尽各种方法来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为此,她报了“音阙诗听”的编曲班,阅读《基本乐理》《和声学教程》《视唱练耳
教程》等各类乐理书籍。
除了学习乐理知识外,她还翻阅各种历史书籍。“创作中要得用到大量的古典文学和历史典故。”灵感来了,通宵创作便成了“家常便饭”。在紧迫的时间里,苏逸必须边做边学。
在发布了《天峰会八荒》、《踏歌逐梦》、《撒野》等翻唱歌曲后,苏逸被更多人所欣赏、熟知,评论区时常会出现“你的声音好干净澄澈”,“声音好空灵温暖”,“可以出道了”等好评。
随着演唱创作水平的日趋提升,苏逸逐渐得到了古风圈内众多大咖的认可,并成为了好友。向她约歌的人也越来越多。“从曾经仰望到走进他们的世界,感觉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