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一角。俞柯亦 摄

“大学生创意读书节”活动现场。图宣 摄

“大学生创意读书节”活动现场。图宣 摄

图书馆一角。刘淑仪 摄

!!!!4月17日,由湖北大学图书馆主办的第八届“大学生创意读书节”启动,拉开了我校2019年全民阅读活动序幕。今年校园阅读活动的主题为“书香琴园 文化育人”,全年学校将开展“党员干部大学习”活动、“感受校园书香,讲好身边故事”读书活动、“大学生创意读书节”等十项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本期,我们采访“创意读书节”之2018年度十大“读者之星”获奖代表,走进校园特色读书活动,品味书香琴园的雅韵,感受文化育人的魅力。
外国语学院特色读书活动:英说“习”语入脑入心
!!!!本报讯(记者团 庄稼 郝自韬)“powermustbecagedbythesystem(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confidenceinthepath(道路自信)”……一场充满专业特色的汉译英抢答赛,将外国语学院“阅读红色经典,增强党性修养”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4月22日晚,为庆祝第24个“世界读书日”,外国语学院大英语党支部与专硕党支部结合专业特色举办此次活动。学生们通过流利的英语表达与标准的语音,阅读分享 《平易近人:习近平语言的力量》《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书感悟,并互相推荐红色经典书籍。
据悉,外国语学院此前在购置《平易近人:习近平语言的力量》《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用典》等书籍基础上,准备了英文版原著供学生借阅。
在观看学习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视频后,大英语党支部的选调生彭小芳结合自身,将书中的优秀品质与支部精神融合,表明她愿意扎根基层的决心。专硕党支部的熊建新感概:“我来自农村,我的父母能真切感受到乡村发展之快,日子变得越来越好。”
“我推荐的书籍是 《道德经》”“我想向大家推荐余华的《活着》”“这是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在好书推荐环节,学生们踊跃举手到台前,通过口头推荐或精致的PPT将自己珍藏的书籍或书单分享给大家。大英语党支部的范佳忻从英语教师的角度出发,推荐《赖氏———经典英语语法》,并据此介绍了如何将英语使用者所学知识外化,再授之他人的宝贵经验。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占婧赞扬学生们将专业特色充分融于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她以“为什么要阅读”为话题引导学生们“好读书,读好书”。占婧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总结出爱学习、能吃苦、做实事三大特点,鼓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并贯穿学习生活。
何新文:阅读是教学的智慧源泉
!!!!本报讯(记者团 魏旭平)据图书馆后台统计数据显示,从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4月9日,我校文学院教授何新文共借阅书籍资料108册,被评为2018年度湖北大学读者之星。“没能在图书馆工作过,是我一生的遗憾。”何新文说,在图书馆工作可以更广泛阅读书籍、整理书籍、与读者交流,这原本是他梦寐以求的生活。
何新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先后出版 《中国赋论史稿》《辞赋散论》《历代赋话校证》《见星庐赋话校证》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大量阅读是我写文著书的驱动力”。
过去一年,何新文主要借阅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大多用于日常备课、学术研究、指导学生论文等方面。他介绍,为了更有针对性指导学生,所有推荐给学生的书目他都会全部读一遍。
何新文认为查阅技巧格外重要,他对目录学颇有研究,编写过《中国文学目录学通论》。目录学是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科学,何新文介绍,利用目录学知识,他能通过“蛛丝马迹”准确找到所需的稀有文献和书籍,并了解到各处图书馆的馆藏信息。
“年幼时,我喜欢阅读却苦于书籍太少,凡是印有字的东西,甚至是包糖用的半张报纸,我都会拿来反复阅读。”何新文说,“如今图书馆资源丰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起来。”
宋远林:理科男生爱读哲学
!!!!本报讯(记者团 于溪溪)188.54万人次入馆、92.54万读者、7.89万册借阅图书…2018年的读书数据被数字与图表描绘成一纸内容丰富的排行榜,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呈现在师生眼前。数据显示,2018年湖大研究生人均借阅量9.33册,本科生人均借阅量更是只有6.31册。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科生宋远林借阅图书高达157本,平均每月阅读13本书。遥遥领先的借阅量也让他荣登湖大“读者之星”榜单榜首,成为当之无愧的“借书达人”。
宋远林目前就读于生命科学学院的生物科学专业,是一名大三学生。通常情况下,每周他都会去图书馆至少3到4次。为了第一时间看到三楼的月刊杂志,宋远林每个月的月初和月底也会定时去图书馆。“有时候我不会去特意检索书籍,而是随机到书架上翻阅,这样往往会给自己带来惊喜。这个惊喜是双向的,尘封的书籍获得了一个读者,我也发现了另外一个人的思想理论。”
图书馆后台统计数据显示,宋远林除了借阅与专业相关的书籍,还借阅了不少哲学宗教和美学类书籍。“我对宗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因为它可以让我体会到造物主对事物的感觉和万物对造物主的情感。”宋林远说,《理想国》《美是自由的呼吸》是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两本书。
“哲学被称为‘科学之科学’,所有学科包括生物学,可能都需要这样一种思想来推动学科前进。除此之外,哲学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宋远林在阅读哲学类书籍时,会从更深层次思考哲学思想对其他学科带来的影响。同时,他认为,学习哲学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促进自己未来的发展。
在他看来,不同的书籍及其观点都是互做参照对比的对象,借用释迦牟尼的话来说就是“如我所闻”。宋远林说:“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书相互论证,从侧面反映的某种道理是我最乐意看到的。”他很少刻意地记笔记,更多的是享受读书时和作者进行“灵魂的对话”。偶尔自己的想法和书中的道理“纠缠不清”时,他甚至会兴奋地无法入睡。
罗斤熠:在原著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本报讯(记者团 散泠逸)高考英语145分,以英语单科成绩年级第一的身份进入湖大。英语四级成绩642分,在全校名列前茅。专业课葡萄牙语成绩长期位居年级前三,当班上大部分学生在口语练习中苦苦挣扎时,他已经能流利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位同学便是2017级葡萄牙语专业的罗斤熠。
在同学们的眼里,他不同于大众传统印象中的学霸,不仅没有“闻鸡起舞”的艰苦勤奋,甚至有些“恣意随心”的贪玩。他的同学兼室友Chico说:“他在寝室里写完作业就会去打游戏,跟普通大学男生无异。外语学得好,或许和他平时喜欢读原著有很大关系。”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上小学时他便开始了阅读外语原著。除了知名的英文作品,他还选读部分葡萄牙语书籍,《炼金术士》《族长的秋天》都是他钟爱的名著小说。
对初学者而言,葡语晦涩难懂,大量的生词和陌生的语法也曾让他感到“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了尽量理解书中内容,他常使用中葡双语对照的方法:将中文、葡文两本书摊至桌前,耐住性子逐字逐句阅读。“这看似容易,但在实操中却困难重重。”罗斤熠说,采用这种方法读两三页书往往要花费数个小时。
“对照阅读的过程虽然枯燥,但乐趣更多。”精读之下,他常常发现新奇的表达方法,并从中领悟到作者更深层的思想。怀着不疾不徐的平常心,近半年的时间,罗斤熠竟慢慢将两三本葡语原著完全消化。
“阅读原著的过程中,我感觉自己的审美水平逐渐得到提升。”罗斤熠对名著《炼金术士》中牧羊人Santiago经历最后的考验时,领悟到万物归一的真理,进行了自己的思考:“我们由原子组成,如水,如沙,宇宙的浩瀚星辰。所以我们也是沙,也是水,与万物共享一个灵魂。纵使语言,肤色,宗教等大相径庭,所有人都是以爱为永恒主题并且追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终极问题的答案。”
罗斤熠说:“阅读原著使我了解到更多外国风俗文化。”在阅读《族长的秋天》时,罗斤熠接触到香蕉园惨案等历史事件,了解到南美洲的独裁政治,对那片大陆有了全新的感受。
对罗斤熠而言,“原汁原味的阅读能最大程度展现出作品的魅力。”